聊城市茌平区区委书记孙荣军
作者:游德福
位于聊城茌平区乐平铺镇小刘村的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国内首个三产联动、双园共创,实现零碳目标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在这里,信发集团电厂运行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输送到大棚内,供草莓进行光合作用。鲈鱼养殖区内,鱼儿畅快游弋。养鱼产生的废水和粪便、鱼鳞与樱桃、草莓废弃枝叶统一收集制作有机肥,成为樱桃、草莓的新型基肥。(《聊城日报》6月30日)
常言道,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现阶段,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质量转变关键时期的农业,要用工业思维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突出科技理念、品牌理念、标准理念、战略理念,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让一幅幅城乡融合发展的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之间的互补、工农之间的互促关系,已经在逐渐形成。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研发和提供适应现代农业的产品,比如互联网企业、物流企业等,基本上已经深入到绝大部分乡村之中,而在过去,他们更多地集中在城市。再如农业投入品的制造企业,也在不断地研发适合新兴农业生产的产品,这些都是好的现象,可以作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的参照。在未来,会出现更多类似的现象,最终形成一体,推动整个城乡之间系统性的进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畅通城乡要素循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历史关口。工农互补必须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一招,通过落实技改投资奖励、入企指导帮扶等措施,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根据资源禀赋,推动“农业+文化+旅游”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特色乡镇企业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工农互补,按下农业产业发展快进键。工农互补是历史、是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根本上得益于工农融合。工业和农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工业是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农业是工业发展的“稳定器”,两者互为支撑、互为补充,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必须始终坚持工农互补理念,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