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的21英里”,乌军总司令承认反攻缓慢,每前进一步都在流血
乌克兰大反攻至今已经过去一个月,然而久拖不决的战场局势让西方国家大为失望。在一片抱怨声中,近日《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的访谈,虽然他承认乌军反攻进展“出乎所有人预期”,但这“不是西方抱怨的理由。”
据环球网报道,30日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接受了《华盛顿邮报》专访,对西方关注的乌克兰反攻局势作出回应。
现在西方最缺的就是耐心
扎卢日内的谈话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他承认乌军反攻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但“这不是电视节目”,西方的抱怨声“让他很生气”。
自6月初以来,乌克兰在顿涅茨克南部和扎波罗热一线发起了筹备已久的大反攻,北约为乌军训练的9支“北约旅”至少有5支已经被投入战场,但这些由西方武装的乌军装甲部队并没有起到扭转战局的效果,其出现的大量损失反而让西方国家极为失望。
对于西方的失望,扎卢日内强调乌军每天都在取得一些进展,哪怕只能前进500米,但“每前进一步,乌克兰人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挂满爆反装甲的乌军坦克,已被废弃
不仅如此,扎卢日内还表示北约教授的战术与俄军的军事学说没有任何区别,都是要求在发起地面行动前拥有空中优势,但当他询问北约顾问能否就反攻提供建议时,却只得到“你们已经有坦克、大炮,可以自己做到这一点”的答复,北约顾问的敷衍让扎卢日内抱怨“这算什么建议”。
其二,扎卢日内认为乌军难以取得突破的原因之一是西方没有提供足够的武器弹药。
尽管俄军的打击频率也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下降,但火力密度仍是乌军的10倍,而且俄军还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相比之下,美国承诺的F-16要等到秋天才能交付,乌军的弹药库存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及时补充。
扎卢日内说每次他和美军参联会主席米利打电话时都会要求美国提供更多的炮弹,米利“认同这些观点”,但“从来没有作出任何承诺。”
俄军的三道防线
目前乌军的弹药储备情况、战场局势确实如扎卢日内所说“不容乐观”。自6月初以来,乌军攻势最猛烈的地方是在顿涅茨克南部,目标为托克马克,这所城市是乌南部地区交通枢纽之一,一旦被乌军攻占,俄军在该地区的后勤和防御体系都会受到威胁。
托克马克的重要性,俄军自然也清楚。从去年起俄军就在顿涅茨克南部修建了3条防线,目前乌军在付出大量伤亡后仅突破了俄军第一道防线,这是俄军最薄弱的一道防线,仅仅修建了少量的反坦克工事,目的是为了迟滞乌军装甲部队进攻速度。
乌军装甲部队基本被钉死在平原上
第一和第二道防线之间的平原才是俄军的“杀手锏”。由于缺少防空武器,乌军装甲部队在接近第二道防线前就被俄军武装直升机、无人机摧毁。乌军的惨重损失让西方媒体将两道防线之间的距离称为“绝望的21英里”,乌克兰的大反攻攻势由此戛然而止。
6月底《华盛顿邮报》曾发文称,如果按照目前乌军的推进速度计算,乌克兰至少要在16年后才能恢复领土完整,同时这也意味着北约对乌克兰人的训练和武装“是徒劳的”。
由于乌军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进展,和谈的呼声又开始在西方蔓延,《华盛顿邮报》不排除在7月举行的北约峰会上会有成员国提出冻结冲突的可能性,而这将是乌克兰无法接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