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区坚持以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国家级改革试点为契机,整合资源、上下联动、精准发力、齐抓共管,着力破解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困难阻碍,在规范化提升、融资担保、联农带农等关键环节不断取得突破,一批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制度性成果落地实施。全区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家(国家级2家、省级13家、市级28家),总数位列苏州大市第一。各级农民专业合作社468家,区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71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7家、市级18家、区级41家),经营范围覆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及农机服务、劳务合作等众多领域。全区正式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超2000家,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380家(其中省级示范13家、市级示范31家、区级示范277家),规模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累计认定22家市级以上示范产业化联合体(其中省级6家,市级16家)。
一、强化政策保障,加大主体扶持力度
出台《关于做好区领导挂钩联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的通知》《苏州市吴江区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的若干实施意见(修订)》《关于系统优化农业营商环境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统筹谋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明确财政奖励扶持、政务服务优化、基础设施保障、金融政策支持等具体扶持措施,以“政府引导、财政扶持、主体发展”的思路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壮大。
二、健全培育体系,打造主体示范梯队
制定《吴江区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及监测办法(试行)》,建立健全家庭农场省、市、区三级示范评定体系;出台《吴江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及监测办法(试行)》,逐步完善农民合作社国家、省、市、区四级示范评定体系;坚持“扶大、扶优、扶强”原则,在示范建设、上市融资、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梯队建设。苏州5家上市的农业龙头企业中,有4家位于吴江。
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A股上市公司佳禾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大楼
三、创新发展模式,释放主体自身活力
制定《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村劳务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全区农村劳务合作社多元化、规范化发展,拓宽农村居民就业渠道;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帮助小农户提高生产水平、拓宽增收渠道,成功实现技术标准化、组织一体化、销售稳定化,有效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苏州齐心劳务合作社办公场所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
吴江区将继续优化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
内强素质、外强能力
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高水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培育更多主力军
案例1:吴江区平望镇胥老三家庭农场——创新发展新模式 做大做强“一粒米”
位于平望镇联丰村的胥老三家庭农场,坚持以高品质水稻种植为核心,创新生态农业技术,利用鸭稻共作生态模式,成功探索出一条“一田多收”、粮禽共赢的致富增收道路。2021年,农场投资建设了大米加工生产线,实现水稻种植加工一体化产业链,并利用产业链装备全方位拓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积极为周边农户开展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和新装备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联合种粮大户抱团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聘请农业技术专家为种粮大户提供技术指导,积极发挥联农带农效应,成功获评江苏省示范家庭农场。
胥老三家庭农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胥老三稻鸭共作生态模式
案例2:苏州震泽丝绸之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资本“活水” 助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苏州震泽丝绸之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公司以深厚的蚕桑文化底蕴为根本,以现代蚕桑农业示范为基础,结合蚕桑科技衍生品开发,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蚕桑产业,并投资建设了中国首个以蚕桑为主体的文化产业馆,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产业振兴”发展模式,全面展示蚕桑丝绸文化历史。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园区、全国醉美农庄、江苏省高水平教育服务三农基地、苏州市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等荣誉称号。
全国首个蚕桑主体文化馆-太湖雪蚕桑文化馆
太湖雪蚕桑文化园鸟瞰全景
案例3:吴江市震泽齐心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齐心携手共谋发展 长漾大米香飘万家
齐心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以生态、绿色、有机作为核心理念,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和高端农业发展道路,打造了生态果园、齐心农场、酿酒坊、稻虾共种等农业生产项目,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合作社出产的“长漾大米”获评苏州优质大米金奖,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成功获评2022年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水稻机插秧现场
水稻机械化收割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