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男子不满柜员询问取款用途1次取1元,到底是谁在为难谁

   日期:2023-07-04 15:42:37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8    评论:0    

原标题:男子不满柜员询问取款用途1次取1元,到底是谁在为难谁

文|和光

7月3日,一名男子在宁波一家银行办理取款业务时,疑似和柜员发生的冲突,引发舆论热议。

他跟工作人员说要取款2.5万,银行工作人员例行询问取款用途。男子对此显得不耐烦,声称他打算分批取款,每次只取一元,并说明天还要再来,让银行开除这位工作人员。一名目击者表示,这名男子在看到工作人员委屈地哭了后,才同意把2.5万取走。

目前涉事银行没有回应。储户和柜员之间发生的纠纷,是否真如视频目击者所说的那样,还需要进一步证实。不过网友对此却炸了锅。

有人觉得储户没素质。银行工作人员多问几句取款用途,是为了防止储户被诈骗,没必要故意刁难。再说,工作人员这样做,大概率也是制度要求,履行工作职责而已。

也有不少人觉得,储户取自己的钱,想取多少、取来怎么用,这都是人家自己的事。两万多块钱,不是什么大数目,银行问这问那,确实很烦人。

从目击者的讲述来看,储户最终顺利取走了钱。风波虽然已经过去,但留下了一个疑问:保护储户资金安全和尊重个人隐私之间的尺度,银行该如何拿捏?

一段时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为了反洗钱、减少电信诈骗,从政策、实操等多个层面加强了对个人存取款的规范。

比如,《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规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储户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时,要识别、核实客户身份,还要了解和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这起新闻中,储户只取了不到三万块钱,工作人员详细询问取款用途,看上去有点“不合规”,或许银行或柜员是为储户着想,并非有意打探隐私,但问得多了,容易给人一种被冒犯的感觉。

就在今年初,浙江湖州一位女士发视频说自己去银行存5万元,被要求提供收入证明等材料。该女士表示,柜员问她在哪里上班、钱从哪里来,还要收入证明,让她觉得像是在审问犯人,很不舒服。无奈之下,她只好直接抽了100元出来,存49900元。

这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共鸣,纷纷吐槽现在去银行存款取款有多难。其实,让银行口头询问资金用途和来源,除了容易给顾客添堵,对打击洗钱、电信诈骗能有多少效果,也不好说。

资料图。图文无关。

除了一些一看就是易上当受骗的老年人,只要是心智正常的成年人,随口编个理由,不就能应付银行工作人员了?洗钱的人,会告诉银行自己的真实目的吗?大多数情况下,明知道没用,银行工作人员还是要耐着性子询问,这不就是一种形式主义?

因此,与其讨论柜员和储户谁对谁错,不如反思制度本身。

有关部门应该听听公众的抱怨。银行作为公安部门防止电信诈骗的关键节点,固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要保护民众的资金安全,也不必执着于让银行柜员事无巨细地询问资金来源、取钱用途,让储户感觉隐私被侵犯,自由被干预,激化二者之间的矛盾。

防止电信诈骗和尊重个人隐私,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应该有更灵活的办法。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