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quot;/  quot;  lt;met  作者,    时期  叶县  APP  重点 

上甘岭孙占元英勇事迹

   日期:2023-07-10 19:40:44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3    评论:0    

上甘岭孙占元英勇事迹七篇

孙占元是与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杨连弟齐名的抗美援朝“五大烈士”之一,也是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上甘岭孙占元英勇事迹,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甘岭孙占元英勇事迹【篇1】

孙占元1925年生,河南林县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他作战勇敢,机智顽强,先后5次立功。他关心爱护战士,行军中经常帮助别人扛枪、背米袋,宿营时及时为战友们补衣服、钉鞋带,还常常用自己不多的津贴为战士们购买日用品或救济有困难的家庭,深受同志们的喜爱和尊敬。

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枪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3个火力点。突击排攻上2号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友牺牲。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枪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手雷继续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孙占元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每年清明节、‘七一’和‘八一’期间,不少林州市民来到占元村,瞻仰烈士铜像,重温入党誓词,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占元村支书孙美荣说。

如今,孙占元烈士纪念馆内设置了贫寒童年、踊跃参军、屡建奇功、壮烈牺牲四个版块,展现孙占元烈士一生的光辉历程,有70余件实物,包括图片、组画、模型等,并制作了孙占元烈士在生命最后一刻与敌人殊死同归的壮烈场景。纪念馆歌颂了孙占元为了打开冲锋的道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壮举,同时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上甘岭孙占元英勇事迹【篇2】

抗美援朝最激烈、最惨烈的战役当属上甘岭一战。战役胶着的时候,美军为了抢夺最高峰,自10月14日至11月25日,敌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敌军所到之处,无不一片惨状,连山头都被削平了整整两公尺。

无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前仆后继。即使双腿被炸断,鲜血染红了身边的泥土,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还是会拉响最后一个手雷,滚进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他是神一般的战斗英雄,而那年他才只有27岁。他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血战上甘岭的孙占元烈士。

问苍茫大地,谁是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人在朝鲜,心系祖国。志愿军入朝参战,不仅为帮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更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保卫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就是像孙占元一样的年轻志愿军舍生忘死、浴血牺牲的动力源泉。

70年间,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散去,无数的先烈们为了民族崛起慨然一战,一人舍命,十人难挡。大量的无名英雄也淹没在黄沙之中不为人知,当我们尽情地沐浴着和平的春风之时,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以及千千万万牺牲的英烈永远是我们砥砺前行的精神丰碑,我们永恒缅怀的英雄前辈,致敬抗美援朝,致敬民族英雄!

上甘岭孙占元英勇事迹【篇3】

巍巍太行山怀抱中的林州市临淇镇占元村,一尊英雄铜像手持冲锋枪,浩浩军魂,荡气凛然。他是与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杨连第齐名的抗美援朝“五大烈士”之一,他就是抗美援朝特等功臣孙占元。

1925年,孙占元出生在林县(1994年撤县设市,改为林州市)三弓水村(后改名为占元村)。孙占元6岁时,母亲生下妹妹立兰后由于贫病交加撒手人寰。10岁时,父亲染病身亡。多亏好心的本家四大爷照顾兄妹二人。孙占元为了糊口,经常上山砍柴换粮,艰难度日。

1943年,由于天灾人祸,闹饥荒,孙占元同妹妹和本家哥嫂到徐州一带逃荒,受尽饥寒。孙占元曾遭遇富人家恶狗咬伤,伤口糜烂,身体极度虚弱,幸好后来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1945年,家乡林县解放,孙占元等人返回家乡。

1946年2月,孙占元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此后,孙占元和战友逐鹿淮海,横跨长江,千里跃进下江南,历经了南渡黄河、转战豫西、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两广作战等战斗。1948年,在炮火中迅速成长的孙占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4月,孙占元随所在部队进入两广作战,进军大西南。在黔西剿匪时,孙占元作战勇敢,与匪徒搏杀,历经惊险,机智顽强。为了表彰他,连里给他记了功,还将他由6班副班长升为班长。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3月29日,孙占元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踏上朝鲜的土地。

1952年3月,孙占元所在部队奉命进入了五圣山597.9高地2号阵地接防,不久被团里任命为7连2排排长。上甘岭战役打响的第一天是1952年10月14日,美军第七师、南朝鲜军第二师各一部共7个营的兵力,在300余门火炮、30余辆坦克、40余架飞机的支援下,兵分6路,由正面及两翼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个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孙占元和他带领的2排坚守着阵地,借助之前建好的暗火力发射点,消灭了400多个美国士兵。经过一天激战,美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才占领了2号、7号、8号和11号4个表面阵地。防守部队转入坑道坚持作战。

夜幕降临,四周的硝烟还没有散去,志愿军决定借着漆黑混沌的夜色对敌人发动反击战,夺回白天失去的阵地。

照明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声腾空而起,照亮了2号阵地。在震天的枪声中,在孙占元的指挥下,5班副班长李忠先抄起两根爆破筒,在火力掩护下,迅速靠近第一个火力点,随着一声轰响,敌人的第一个火力点被炸毁,而李忠先也壮烈牺牲。

打红了眼的美军投入一个营的兵力,持续向2排发动攻击。孙占元匍匐前进,爬到左边的阵地,发现这里的山势陡峭,易守难攻,决定在这里放少量兵力。接着他又爬到阵地的右侧,发现这里是一溜斜坡,敌军的预备队正往上强攻,形势万分危急。安排好阵地上的战士继续战斗后,孙占元准备去阵地的左侧,就在这时,一颗炸弹在他身边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将他抛入一个弹坑,剧烈的疼痛让他昏死过去。

等他醒过来后,阵地上依然是子弹呼啸。他准备继续往前爬,但双腿的疼痛愈发剧烈,无法使劲,往腿上摸去,才发现下半身已经被鲜血染透,骨头外露,只有一层皮连扯着。他顾不上疼痛,用两个肩膀支撑着,一寸一寸向前爬,凭借惊人的毅力爬到战友易才学身边。

从上甘岭战役中幸存的易才学回忆说,孙占元当时对他说:“我掩护你,你继续去把敌人的火力点爆炸了。”易才学和战友央求孙占元让他们把他抬回后方,却被孙占元拒绝了。易才学眼含热泪,提着手雷和爆破筒,带着两名战士,向剩下的火力点匍匐前进。

易才学回忆说:“掩护的时候,他还喊我给他捡梭子,我就捡了很多很多的梭子堆在他面前,子弹都塞得满满的。我们排长机枪一响,我就从右面跃出壕沟,炸敌人火力点。”敌人的火力点一开枪,孙占元马上朝着敌人的发射点开枪,易才学知道这是排长在掩护他。在孙占元的掩护下,易才学和两名战士连续爆破了第二个和第三个火力点。

为了不间断指挥,孙占元忍着剧痛爬行,并且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枪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进攻,毙伤80余人。在敌人再次发起攻击、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手雷,当敌军冲上阵地时,他滚入敌群,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牺牲时年仅27岁,遗体旁有7具敌人的尸体,附近躺着80多个被击毙的敌人。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孙占元追记特等功。同年,当地政府召开万人大会,表彰孙占元的英雄事迹。1953年,林县人民政府将三弓水村改名占元村。同年6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授孙占元“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根据中央指示,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3位烈士的遗体从朝鲜运回沈阳隆重安葬。

1953年6月25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孙占元“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1961年,金日成访华时给孙占元的亲属写了一封亲笔信,并赠送了珍贵礼物,赞扬这位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战士的精神。这封信和礼物被收藏在林州市烈士陵园的孙占元烈士纪念馆。

易才学是贵州省黔西县人,他从朝鲜回国后经常向子孙讲起朝鲜战场上出生入死抗击侵略者的故事。他回忆说,孙占元曾在战壕里憧憬战后的生活:“将来要能穿上一双皮鞋,站到天安门前照一张相,回家再娶个媳妇就心满意足了!”上甘岭战役,成了生离死别。2005年,易才学病逝。2014年春节期间,易才学的儿子和孙子按照老人的遗嘱,赶到林州市祭奠孙占元烈士,向孙占元烈士纪念馆敬献了一双新皮鞋。

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孙占元和他的战友用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五圣山的苍松翠柏,太行山的红岩石,红旗渠的汩汩清流,都镌刻着千古不朽的英雄史诗。

上甘岭孙占元英勇事迹【篇4】

1925年,孙占元出生于河南林州市临淇镇三弓水村(现更名为占元村),1946年2月参加革命,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防守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攻,志愿军防守部队进行顽强抵抗。孙占元带领突击排反击597.9高地,当带领队伍到山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为了完成反击任务,他来回爬行指挥,用两挺机枪轮流射击,一连打退敌人两次进攻,毙伤敌80余人。最后因子弹打完,在敌人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炸死冲上阵地的敌人,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

孙占元烈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荣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1953年,党和人民政府在沈阳市举行追悼大会,深切缅怀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三位著名的抗美援朝烈士,并将三位烈士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上甘岭战役无论就其残酷性还是重要性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可以说都是不多见的。毛泽东了解到上甘岭战役中的英雄事迹后,当即指示有关方面将上甘岭战役拍成电影。

“一条大河,波浪宽……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上甘岭》电影主题曲《我的祖国》)当耳畔再次响起这歌声,你是否热血沸腾,那些听从毛泽东的号召,走上朝鲜战场的英雄身影是否仿佛就屹立在眼前。“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

上甘岭孙占元英勇事迹【篇5】

孙占元1925年生,河南林县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

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枪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3个火力点。突击排攻上2号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友牺牲。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枪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手雷继续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孙占元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每年清明节、‘七一’和‘八一’期间,不少林州市民来到占元村,瞻仰烈士铜像,重温入党誓词,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占元村支书孙美荣说。

上甘岭孙占元英勇事迹【篇6】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可如今许多先烈的名字甚至都被人们遗忘,比如今天笔者说的抗美援朝五大烈士之一孙占元。

孙占元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他和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杨连第四人一起,被誉为抗美援朝五大烈士之一,他是志愿军的一级战斗英雄,他牺牲在上甘岭战役中。

孙占元出生在河南林县三弓水村,如今他出生的村子已经改名为了占元村,1946年,21岁的孙占元参加了解放军,1951年3月,孙占元参加了抗美援朝。

当时孙占元是排长,1952年10月14日,在上甘岭的战役中,孙占元带着全排实施突击任务,他们的目标是拿下597.9高地的2号阵地。

14日晚17时30分,孙占元带着战士们隐蔽在2号阵地的坑道内,19时准时发起进攻,但在战士们跳出坑道时,立即遭到了敌人4个火力点的阻击,损失惨重。

孙占元用机枪掩护战士李忠先,让战友去炸掉敌人的火力点,在孙占元的掩护下,战友们很快就摧毁了敌人的几个火力点,敌人的火力也被压制了。

然而,随后敌人又展开了疯狂的反击,孙占元为了守住阵地,在战斗中腿部受伤,为了不影响战友作战,他强力支撑着,当时他的膝盖骨都露了出来。

在战斗停止的间隙,战友们都说要把他送下阵地救治,可他坚持不肯下火线,孙占元说:“我是排长,任务没有完成,我决不下火线。”此时还剩下敌人最后一个火力点。

孙占元爬在敌人,用尽全身的力气,满是怒火的机枪射向了敌人,战士易学才趁机绕道侧后,成功炸毁了敌人最后一个火力点,在回到阵地的路上,他听到了一声爆炸。

到阵地上时,易学才看见了一地的尸体,孙占元已经血迹斑斑,他的身下压着一个敌人,四周还有7具敌人的尸体,原来在弹药用尽时,孙占元和敌人同归于尽了,时年27岁。

在孙占元牺牲后,活着的战士很快就收复了2号阵地,在战斗结束后,孙占元被追授为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等多个荣誉称号,他的遗体被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1992年,孙占元唯一的妹妹在时隔40年后,第一次到沈阳烈士陵园为其扫墓,妹妹说,当年哥哥9岁时,父母就都去世了,是哥哥带着她讨饭长大的。

上甘岭孙占元英勇事迹【篇7】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70年前,许许多多只有十几、二十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带着必胜的信念,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用了不到3年时间,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荡涤了旧世界的污泥浊水,使饱经磨难的东方古国焕发了气冲霄汉的热情,展现出万众一心的团结。“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195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时说。

可197653名志愿军英雄再也没能回来。孙占元就是其中一位。

孙占元自幼父母双亡,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参战淮海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并在中原解放汤阴和淇县的战斗中屡立战功。1951年他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1952年10月14日,在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7连排长的孙占元,奉命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

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没有双腿,他只能来回爬行指挥,还用机枪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敌军3个火力点。最终,突击排攻上了597.9高地2号阵地。

在突击排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士不幸牺牲。情况愈加紧急,孙占元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枪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

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敌人新一轮的攻击再次袭来,他忍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手雷,继续战斗。当敌军再一次涌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那一年,他只有27岁。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金化攻势”,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此战之后,美军再也没有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北纬38度线上。

孙占元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