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宁夏吴忠:农业节水化保护黄河水资源

   日期:2023-07-10 20:23:18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8    评论:0    

原标题:宁夏吴忠:农业节水化保护黄河水资源

种了3年青贮玉米后,杨帆去年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白墩村流转的3600多亩土地全部改种了西瓜。

“虽然种玉米和西瓜都是滴灌,但西瓜更节水,一亩地一年能省下五六十方水,而且与周边种玉米的农户错开了用水期,再不用‘争’水了。”宁夏沙地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帆说。

宁夏沙地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新华社记者艾福梅摄

对于喊水要水的土地,每一滴水都弥足珍贵。红寺堡区曾是一片荒漠戈壁,正是靠着被一级级泵站、管道抬高近300米才输送到这里的黄河水,成为我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

然而,“生命之源”终究有限。红寺堡区水务局水政水资源管理站站长白连洋说,今年分配给红寺堡区的黄河水指标是2.425亿立方米,这要求全域必须节水增效,拧紧“水龙头”。

据了解,为最大限度体现水资源刚性约束,变“以地定水”为“以水定地”,红寺堡区推进农业用水权确权工作,已精准核定确权面积57.03万亩,确权取水量1.99亿立方米,将用水指标逐级分配到村、组、农户。“这让每个农户都清楚明白自家地一年的用水额,节省下来的水可以交易换钱,超额的话得掏钱买,还不一定买得上。”白连洋说。

同时,红寺堡区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滴灌、喷灌等节水措施将每一滴黄河水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到目前,当地已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3.6万亩。

在同样隶属于吴忠市的青铜峡市、利通区等引黄灌区,农民“大水漫灌”的习惯也正在转变。

利通区高闸镇高闸村村民尹国胜种了一辈子地,现在仍流转了250余亩地种青贮玉米。但与以前到处请人平地、施肥、淌水不同,如今肥料和黄河水都会通过一根根黑色的管子,流向每一株玉米苗。

“有了滴灌设施后,玉米明显长得好了。我仔细算了一下账,产量增加多卖的钱加上省下的水费、人工费等,扣除买滴灌管的成本,每亩地多赚两三百元。”尹国胜说。

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高闸村村民尹国胜在玉米地里查看滴灌管道。新华社记者艾福梅摄

尹国胜还兼任着高闸村的“浇水员”,负责听从指令开关相应区域的水管。而更上一级的蓄水池、支渠等闸口的管控则全部实现远程智能控制,管理人员轻点鼠标,就能远程启闭闸门和精准调度水量。

“全利通区共建立14个灌溉服务合作社,科学保障水源供给,增强了老百姓的节水意识。”利通区水务局水利服务和河湖中心主任杨自健说。

吴忠市利通区一蓄水池工作人员正通过系统查看各闸门放水情况。新华社记者艾福梅摄

吴忠市水务局数据显示,这些节省下来的黄河水变成可交易的“商品”,在流通中产生了价值。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交易水量1.129亿立方米,价值5.72亿元。(记者艾福梅)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