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毛泽东《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建立东汉政权的胜利,实际上是南阳这个政治军事集团的胜利。——《剑桥中国史》
今年,是刘秀起兵南阳2001周年(22~2023),也是更始政权建政南阳2000周年。“文化影响力”公众号将 赓续优秀文化传统,推出一批纪念文章,把优秀的传递给更多的人。
刘縯剧照
作者/李青友
首发/文化影响力
王莽结束了西汉,建立了新朝。雄心勃勃的皓首皇帝,搞了一套新政,想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不料天下却大乱了。
闹腾得最厉害的,要数山东的赤眉军和南方的绿林军。这两股军队声势浩大,此起彼伏,流动性强,攻城略地,战斗势头盛,动辄就是几十万人。绿林军、赤眉军所过之处,城市变废墟,田野变荒野,王莽的地方政权被碾压得稀巴烂。
即便如此,王莽也没有把绿林、赤眉当回事——不就是找口饭吃的流民吗?当王莽知道南阳的刘縯兄弟,率领七八千子弟起兵的时候,他确实惶恐了,震惊了。
《后汉书》记载,王莽听说刘縯起兵后是:
“大震惧,购伯升(刘縯字)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位上公。”
王莽听说刘縯造反,又震惊,又害怕。 捉拿刘縯,悬赏“邑五万户” “黄金十万金”,还开出 “位上公”的条件,非常优渥!
不仅如此,王莽还让各级官府画刘縯的像,挂在那里,每天用箭射他,诅咒他,可见刻骨之恨。
王莽感到:刘縯刘秀这几千人,确实不一般!
首先,这群人素质高。
刘縯、刘秀以及他们联合的新野阴家、邓家,宛城李家,湖阳樊家等都是豪族,这些家族经济上富有,文化素养高,组织能力强,多是“举宗起兵”,联合起来影响巨大。
特别是像刘秀这样的人,“游学京师”,受过高等教育,熟悉国家体制、政权组织、典章制度,攻守有节度,具备领导者的优越素质。
再者,刘氏兄弟的目标性很强。
绿林军、赤眉军虽然动辄人数几十万,但是都是乌合之众,多是流民、强盗,他们攻城略地虽厉害,得了财物之后就会散去,或回乡,或寻找下一个打劫对象,只要温饱解决了,他们就偃旗息鼓。
刘縯、刘秀举宗起兵的时候,“怀复社稷之虑”,直接摊牌,要与王莽争夺天下,光复汉朝,皇帝我来做。
起兵之初, 刘縯兄弟就把“复高祖之业”作为政治要求,大张旗鼓地要推翻王莽政权、光复汉家天下;刘縯就自称柱天都部,以“文书、号令、旌旗、部曲”来建立正规的军队,彻底改变了起义军乌合之众的局面。
相比之下,赤眉军打仗时间,先染红眉毛,以区别敌我;绿林军还是以打家劫舍,以到处流窜为主。
刘縯还富有战略眼光,注意与其他反莽势力结盟,形成合力,改变了各自为战、零打碎敲的局势,集中优势兵力打击王莽军。
在对待联军的态度上,刘秀总是从大局出发,舍弃宗族利益,照顾好联军情绪,做好协调,维护好团结。
刘縯还注意占领城市,明白城市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他攻城之后就据守,以城市为据点,再有计划地进行下一步的作战。
相比之下,赤眉、绿林就太落后了。他们占领城池后,先抢、再逃,没有远见;在对待敌方的态度上,他们一味杀戮、消灭,不像刘氏兄弟注意招降纳叛,瓦解了敌方的抵抗力,也减少了己方的伤亡。
所以,刘氏兄弟领导的队伍叫团队,绿林、赤眉的队伍只能叫团伙了!
刘氏兄弟的素质是领导者素质,是帝王之气。他们虽然只有七八千人起兵,但是是为了夺取天下和王莽进行博弈的。
王莽当然很害怕——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造反的军队有文化!
《廿二史札记》中说:
“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
这段话说明了,东汉开国时期的将领们,多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文化素养不一般。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军队。刘縯起兵能让王莽震惊,刘秀能建立东汉王朝,这和他们重视领导者的文化素养,都是有很大关系的。
纪录片《喋血昆阳》,4集全:刘秀一战成名
王莽 撵刘秀发生在河南南阳,可是全国多地有传闻,究竟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