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马上评|清华门都没有进的研学团,凭什么忽悠家长?

   日期:2023-07-14 22:05:52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7    评论:0    

原标题:马上评|清华门都没有进的研学团,凭什么忽悠家长?

这个暑假,市场上出现大量旅游团、研学团,有组织者口头承诺可以“逛清华校园”“与清华学霸交流”……然而,据媒体报道,不少游客到了才发现,仅仅是在学校门口拍照“打卡”,或带学生进入附近的清华科技园,将园区谎称为“清华新校区”,甚至是用附近一些带有清华字样的区域来冒充清华大学。

每逢节假日,清华北大这类顶尖高校,都是中小学生打卡的热门目的地。家长花费高价报团带孩子研学,原本是为了一睹名校风采,让孩子感受名校氛围,结果连校门都没进去,所谓研学,无疑成了“割韭菜”。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诸多高校,已经开放参观,但并未面向一些商业性的研学项目开放。一些组织者就打起擦边球,将进清华北大当成揽客噱头,还装模作样地组织“学霸交流”活动,说白了就是利用家长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望子成龙的心态。

某研学机构推出的研学路线,行程中有参观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安排。网络截图

值得警惕的是,虚假宣传的研学旅游,背后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比如报道提到,不仅有组织研学的机构,在清华科技园等地方还有专门出租场地的机构,让研学机构、旅游社可以组织学霸交流。名校游变成了“到此一游”,家长和孩子们被蒙在鼓里,不仅是不诚信的问题,还严重伤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涉嫌违法违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旅游法》中同样有明文规定,“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旅游者”。研学活动组织方以游览名校作为揽客噱头,将校外混淆成新校区,这种虚假宣传的获利手段,已经涉嫌违法。

面对乌烟瘴气、乱象滋生的研学市场,理应有更严格的行业监管,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像游览名校这类研学旅行,也是一种旅游形式,就应该符合旅游行业的规定。组织者有没有相关资质,揽客的过程中是否有虚假宣传等问题,消费者的知情权有没有得到保障,都应是执法关注的重点。

研学旅行在近几年日益火爆,价格水涨船高,家长们动辄花费数千甚至上万元。对组织机构来说,市场壮大带来的红利,应该通过诚信经营去消化,而不是将愿意花钱的家长当成待宰羔羊。家长让孩子去参观游历名校,是想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名校氛围,这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如果反被混乱的市场“上了一课”,情何以堪?

研学市场要规范发展,就不能放任组织机构违法违规经营。面对种种乱象,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畅通举报渠道;家长们也要擦亮眼睛,谨慎选择,一旦遭遇虚假宣传,就要果断维权。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