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古代没有天气预报,人们靠什么识别阴晴

   日期:2023-07-15 09:21:15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6    评论:0    

原标题:古代没有天气预报,人们靠什么识别阴晴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幻无常。古人常通过看云,来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诗经·小雅》 曰:“上天同云,雨雪雰雰。”意思是说,下雪的云,在天空中是均匀一色的。下雪前,云层常常是比较均匀的高层云;而当下雪时,就变成雨层云了,云的分布同样也比较均匀。

夏季下大雨的云一般是怎样的呢?北宋苏轼形容:满座顽云拨不开……浙东飞雨过江来。这里的“顽云”,就是现在说的聚集浓密、含雨量丰富的积雨云。

唐代李肇《国史补》中,则有“暴风之候,有炮车云”的话。这种云底部平坦、云顶隆起,群峰争奇,渐渐顶部伸展,呈砧状,很像炮车。当这种结构最终形成时,那就绝对是对流强烈的积雨云了。

古人还根据云层的形状、薄厚、颜色及其变化,总结出一系列“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如“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其中的“城堡云”和“炮车云”形状相仿,都是可以产生雷阵雨的云体。

不仅有“看云预测雨”,也有“看云预测晴”。如“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这里的“鱼鳞斑”指的是一种透光高积云。这种云体比较高,也不厚,一般预示着持续晴日。

唐代还有黄子发的《相雨书》,收集了唐代以前的一些天气预测经验,有些至今还很有价值。

例如书中说:云中出现黑色和红色,就会下冰雹。现在进行人工防雹作业时,也须判断是否有雹云。雹云的颜色先是顶白底黑,而后云中出现红色,形成白、黑、红的乱纹云丝,云边呈土黄色。可见,对可能下冰雹的云的颜色,二者描述基本一致。

古人还依靠手工描摹和文字说明,也制作出了许多云图。目前发现的最早云图是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 《天文气象杂占》(西汉帛书)和敦煌出土的 《占云气书》(唐天宝初年)。明代典籍《正统道藏》中有《雨畅气候亲机》《雨晒气候亲机》两篇,内有云图39幅。

明清时期的《白猿献三光图》有132幅云图,每幅图上都有说明,以日、月、星和银河作背景,根据各种云的特征和变化,描绘成云图,可用于天气预报,而且绝大部分图文都符合现代气象观测学基本原理。

古代文人也有自己的看云心得。陆机《浮云赋》有“有轻虚之艳象,无实体之真形。”描绘游移于空中的浮云。

云和雨往往是不可分的。西汉董仲舒在《雨雹对》中说:“攒聚相合,其体稍重,故雨乘虚而坠。风多则合速,故雨大而疏;风少则合迟,故雨细而密。”从微观角度说明雨滴的形成过程,基本上和现代暖云降雨理论相符。

古代诗人还知道云中含水的常识——“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同时似乎也清楚云雨转换之道理——“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这些传统的观天看云识晴雨的方法,如今很多地方依旧在用。

◎本文原载于《解放日报》,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