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夏收农忙时节,走进梅州丰顺县小胜镇,眼前乡村稻田一片金黄,轰隆隆的收割机驶过稻田,金灿灿稻谷颗粒归仓,留下整齐的稻茬,农民全力抓夏收夏种,呈现出一派繁忙丰收的景象。
7月14—15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村科技特派员李盟军走进水稻收割现场、深入田间地头,就水稻种植中的问题进行实地指导。
在早期气温比偏低、水稻抽穗扬花期强降雨等不利于水稻生产的异常气候影响下,通过高产栽培技术,水稻依然获得喜人的产量。这一成绩归功于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努力和付出。水稻种植前,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采集稻田土壤样品化验分析,根据检测结果,针对土壤存在农业生产不利因素,因地制宜制定《小胜镇水稻种植科学施肥技术示范方案》,保障水稻高品质种植的养分需求和健康土壤培育;从水稻育秧、移栽到收获,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与工作队都全程参与,积极解决异常天气对水稻生长不利后果,科学调整施肥时期和用量,加强病害防治。
据悉,下一步,农村特派员团队将与工作队一起分析讨论、总结前期水稻种植经验和技术,结合小胜镇地形和气候特点,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对营养元素和水分的需求,科学调整肥料用量及配比,做好田间水分管理,优化种植方案,制定适宜小胜的水稻种植管理月历,为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提供技术服务和科技支撑,为实现粮食安全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助力。
南方+记者 魏丽文
【作者】 魏丽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