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50%河南考生无缘本科后:这些“高考大省”即将苦尽甘来

   日期:2023-07-18 01:01:24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4    评论:0    

原标题:50%河南考生无缘本科后:这些“高考大省”即将苦尽甘来

距离高考和志愿填报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大家的录取通知书是不是都已经在路上啦?

和录取通知书一起来的,是教育部对于“山河大学”的回应。

作为一所虚拟大学,“山河大学”于高考志愿填报时期一日崛起并迅速走红。

图源:@米筐投资 山河四省,何以至此?

“山河大学”虽然更接近于一次网络狂欢,但其背后反映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却是实实在在的。

教育部的回应也同样聚焦于这一问题,“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规模”“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等关键词在回应中频繁出现:

“面对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新问题,教育部将围绕增强国家的竞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规模,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

无疑,这一回应给包括“山河四省”在内的诸多“高考难省”学子带来了更多信心和动力。

不过我们仍有必要去关注和思考,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具体情况,现阶段有哪些措施来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均衡?身为个体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它?

01

从各大数据摊开来看

对于高校,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最突出的体现是年度收支、师资规模与结构、办学水平以及科学研究水平。

关于年度收支,在2022年部属和部分省属预算经费排名前10的高校中,没有一所位于“山河四省”或西部地区:

图源:@星球数据库

为尽量减小办学水平等因素对经费的影响,我们选取在“2023年度软科大学综合排名”上较为相近的中国海洋大学和暨南大学作为例子。前者位于山东省,是一所“双一流”“985”“211”高校;后者位于广东省,是一所“双一流”“211”高校。

由2021年两校的年度收支决算总表可看出,暨南大学的年度总收支要明显高于中国海洋大学,尤其是在财政拨款收入上,暨南大学高出中国海洋大学8642万。

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度收支决算总表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公开平台

暨南大学2021年度收支决算总表 来源:暨南大学信息公开网

在师资规模与结构上,参考软科排名,可以看到,排名前10的高校,同样几乎都不在“山河四省”或西部地区:

图源:软科官网

而在2020年博士、硕士在校生数前15位省份排名中,“山河四省”和西部地区各省依旧不占优势(注:选取“硕博在校生数”这一指标是为了大致体现出高校的科研和办学水平)。

图源:@中国科学报

在高校之外,高考学子是直面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另一主体,在他们身上,这一问题就转化为了“高考内卷”。

以河南为例,高考内卷的一个明显信号就是庞大的考生数量与较少的优质本土高校之间的突出矛盾。

根据一分一段表,2023年河南高考人数将近90万,占全省常驻人口的0.91%,毫无疑问,这两个数据在全国都是遥遥领先的。

而这90万考生,却只有2所本土的“双一流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如果按“985”“211”的说法,那他们只有一所本土的“211高校”——郑州大学。

其实,严格来说,河南也不是缺少高校,只是缺少优质高校。如果只看高校数量,河南甚至能排全国第一,但是如果把条件逐一加上,如“本科”“双一流”“985、211”,河南就逐渐不占优势了:

2023年各省/市/自治区普通高校数量,图源:@一读EDU

2023年各省/市/自治区本科高校数量,图源:@一读EDU

僧太多,粥太少,所以只能提高“喝粥”的门槛。于是就出现了较高的录取分数线与较低的“三率”——“985录取率”、“211录取率”、“一本录取率”。

先来看看河南省的录取分数线。2023年,河南普通类本科线分别是465分(文科)和409分(理科),只谈这个,似乎不能产生直观的感受,那我们就辅以两个参考。

一个是一分一段表(节选),可以看到,文理科达到本科线的人数分别是99108人和320263人,加起来大概就是42万人,这就意味着,超过一半的河南考生无缘本科。

另一个参照则是同样使用全国乙卷的黑龙江省的分数线。2023年,黑龙江省普通类本科线分别为341分(文科)和287分(理科),比河南省少了100多分。

就算跨入本科线,河南考生们只会发现一个更加痛心的事实,那就是进入好大学的概率小得可怜,甚至比不上其它省份的零头:

图源:@米筐投资 山河四省,何以至此?

当然,深受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之苦的不只是以“山河四省”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学子,还有西部省份的众多考生们。

比如云南。2022年,云南就以“500分上不了一本”心碎出圈:

云南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图源:@云南共青团

2023年虽然相较2022年降低了一些,但比起同样使用全国甲卷的广西,云南省的本科线还是高出37分(文科)和58分(理科):

云南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图源:@云南共青团

图源:@中国广西政府网

与河南类似,云南省的优质高校同样稀少,无论是“双一流”还是“211”,都只有一所——云南大学。

除了高校和高考学子,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甚至已经将学业压力传递到非应届年级。中西部地区的很多网友分享,自己从小学或者初中开始就已经过上了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了:

来源:小红书

由此可见,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这一问题不只是北方的“山河四省”;

南方的“江湖四省”(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和“西南四省”(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同样面临这一问题,而由此引发的高等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已经将“内卷”现象从高考生扩展到了初中生、小学生身上。

此外,人们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仅仅依靠建立“山河大学”或者“折耳根大学”是远远不足以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这一问题的。

那么,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问题,是如何在逐步改善的呢?

02

高等教育资源正逐渐走向均衡

其实近年来,国家和各地相关机构已经着力改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加大相关资金投入,在上述省份增设高校和硕博士学位授予点。

2023年4月27日,财政部和教育部发布《关于下达2023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的通知》,预计将总额为403.874亿元的资金下发至各地区。

其中河南39.949亿元位居榜首;河北、江西、山东、山西、云南等省份也位居前列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官网

由上可见,国家已经在着力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地方层面同样投入良多:

2022年3月24日,在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 山东省教育厅2022年工作要点》中:

明确提到要“积极推进康复大学、空天信息大学等创新型高校建设,扩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数量,推进与‘四新经济’紧密结合的高职院校设置。”

2022年起,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陆续公布将在雄安建立新校区。

河北省委也表示,将“全力支持四校建设发展,确保疏解高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这一举措无疑会为河北注入更多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

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 图源:@北京日报

2023年3月15日,“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起步区宣布将于今年启动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这四所985高校已经明确将本校的研究院“落户”郑州。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国华威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学院等高内外高校也纷纷向郑州抛来了“橄榄枝”。

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已经从2012年的7000个增长到2022年的8100个。

目前虽然仍和东部地区存在差距,但“越来越多”正在成为趋势,我们由此也可以窥见国家在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上的决心和魄力。

除了“实打实”地增设高校和硕博学位授予点外,近年来,网络教育飞速发展,我们也可以便捷地在互联网上获取众多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

比如B站,随着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老师、山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宋浩老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罗翔老师等诸多名师的入驻和众多高校实录课程的上传。

众多大学生靠着这些课程“苟”过了困难重重的期末考,大学之外渴望求知的人也由此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图源:哔哩哔哩@罗翔说刑法

又如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网等平台,汇集了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等众多高校的优质课程,无论你是否是大学生,都可以在里面系统地学到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图源:中国大学MOOC官网

由此可见,无论是实打实的建设高校,还是虚拟的互联网高校课程,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困境正在被逐渐打破。

发表在2023年4月《地理科学》上的一项实证研究成果表明,能够反映我国高校招生公平的两个最重要指标:指标人均录取率和考生人均录取率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5和0.26,处于比较公平阶段。

这表示,自高考恢复以来,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通过“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并对部属高校的属地招生比例加以限制等政策性调控,成效显著

不过,教育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场域,要解决教育困境,需要协调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在高等教育资源还在逐步走向均衡的当下,身为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03

翻过山去,自有山河

山河大学的创建者之一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所属于自己的‘山河大学’,(它)可能是自己对美好学校的一个向往。”

诚然,山河大学虽然不是真实的存在,但众多学子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却是真真切切的。这样的向往和信念激励着他们不断努力,将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

知名畅销书作家“一只特立独行的猫”就曾分享过自己从东北一二本学校到北大交流的经历。

本科学校硬件设施较为落后,且位于城内较为偏僻的地方。既然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于是她从进入大学起就很努力。

在大三获得了去北大交流的名额,身边有更多优秀的同龄人,她的成长也逐步提升,这一交流经历也帮她打开了“北漂”的大门,后来,她成功入职两家国际公关公司,并在下班之余写出百万畅销书,鼓励更多年轻人努力改变命运。

现在,这种“普通学校到好学校交流”的机会变得更多了:

图源:小红书@橘子51129

图源:小红书@Jasmine

所以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寻求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其实并不是完全陷入困境。

而且,其实对于高考和大学的意义,大家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可以保持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向往,但也要对“好大学”“高分”祛魅。

上大学是为了什么?

为了升学,为了工作,为了更好的物质条件……这些带着功利主义色彩的回答自然有其合理之处,“功利主义”也不应该成为一个被“污名化”的词语。

但是,如果只是这样思考,我们的认识其实会变得局限。

而且当下高等教育普及化,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大学生文凭开始贬值。

也就是说,上了好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那我们就要因此否定上大学的意义了吗?

当然不是。

功利主义之所以将大学和读书的意义落脚在“好工作”上,是因为背后潜藏着的一个等式;“好工作=好生活”。

可是,好生活的终极定义,不应该只是好工作,还应当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我们高考、上大学乃至接受教育的意义,应当是为了把人生道路变得更宽,而不是仅仅去追求名校“title”和那一个个漂亮的分数。

所以,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在逐步改善的当下,身为家长:

我们不妨引导孩子从单一路径走向多元化成长,保持求知和成长的热情,不断拓展自己的人生边界,打开人生的更多可能性,走向自己的山河。

参考资料:

[1]米筐投资: 山河四省,何以至此?

[2]中国科学报: 50多万博士生分布“地图”:近8成在省会,部分万亿GDP城市“挂零”

[3]一读EDU: 最新全国高校名单发布,各省高教资源分布如何(内附5年完整名单)|一读·有数

[4]云南共青团: 一本文科575、一本理科515!2022年云南省高考录取分数线出炉

[5]云南共青团: 刚刚!文科一本530、理科一本485!2023年云南省高考录取分数线出炉

[6]中国广西政府网: 广西2023年高考分数线公布广西2023年高考分数线公布

[7]北京日报: 首批!4所在京高校在雄安建新校区,规划方案、投用时间——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