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科学家的个人事迹成就的原因

   日期:2023-07-18 14:01:08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10    评论:0    

最新科学家的个人事迹成就的原因

很多有成就的科学家并不是从小就是智力非凡的天才神童,他们取得的惊人成就与他们后天的努力。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科学家的个人事迹,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科学家的个人事迹成就的原因篇1

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我一次又一次被詹天佑的那种强烈的爱国心所感动,也对他那过人的智慧赞叹不已。

这篇文章讲诉了詹天佑在1905年接受任务,修筑京张铁路,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提前两年修筑成功,给狂妄自大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回击的事件。

合上了书,我的心依旧沉迷于这篇文章中,被詹天佑那强烈的爱国心所震撼。当时,清政府腐败,帝国主义当权。清政府刚提出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詹天佑接受任务后,帝国主义者还讥笑詹天宇,讥笑中国人民。他在修筑铁路时总先想到国家,以及人民的尊严而持之以恒。

詹天佑也是一个充满智慧又善于动脑思考的人。他结合地形,设计了“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来开凿隧道,把居庸关、八达岭隧道的工期缩短了一半。他巧妙地运用“人”字形线路,让火车上山变得容易。

詹天佑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又不禁想到了自己。我呢?我平时学习怕苦怕累,都到毕业班了,也毫无紧张感,写作业时常常不认真,写完后不检查,导致第二天作业本上留下“红叉叉”;考试时也一样,一会儿抄错这个字,一会儿看错这道题,常常考不出理想的成绩。如果詹天佑也像我这样马虎、粗心,那么京张铁路能提前两年全线竣工吗?京张铁路的质量有保障吗?我没有毅力,一遇到困难就想放弃,即使那困难只需仔细想想就能解决。要是让我去修筑铁路,无论我有多少知识,由于马虎、缺少毅力,我没有做好带头作用,铁路无论如何也无法修筑成功。

《詹天佑》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使我明白了我的不足。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为国、为民作贡献。

科学家的个人事迹成就的原因篇2

爱迪生小名汤姆,他的邻居小杰米,好好学习,课堂上拼音时,往往牛头不对马嘴。小汤姆就教杰米“电报术”。后来,当教师叫杰米起立答拼音时,小汤姆就用铅笔敲击桌面,发长短音,因此杰米的答案从此没有差错。

老师竟没有觉察出其中的奥秘。

一次,小汤姆用“电报术”竟然救了一列火车呢。

那天,小汤姆的爸爸和妹妹丽莎到外地走亲戚,定于下午五点的火车回家。到下午二点,然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小汤姆对妈妈说:“这样大的风雪,路桥会不会被破坏?我去观察观察。”

他冒着特大的风雪,到郊外桥边,哎呀!桥果然断了。这时,时间已过四点半,回车站报告已经来不及了。那时电话还没有发明,急得小汤姆在桥边团团转。

他抬头一看,离桥边不远有座小工厂,忽然心生一计,到工厂,对厂长讲明原因,向他借工厂的汽笛用一下。

小汤姆拉响了汽笛,那清脆的长短音就像在发电报。如果懂得电报用语的人,就会听出这样的话:“丽莎,丽莎,我是汤姆,我是汤姆,前面铁桥断了,前面铁桥断了,快请列车长停车,快请列车长停车。”

那汽笛反复传播着这样的“电报”。

却说汤姆的妹妹丽莎,平时经常和哥哥作电报游戏,所以熟悉电报的收发。这时她坐在火车中,忽然听到汽笛中带有电报内容,就凝神谛听起来。

听完大吃一惊,忙把这“电报”翻译给爸爸听。父女俩慌忙找到列车长。列车长竖起耳朵一听,虽然不懂电报用语,但事关整个列车人员的安危,马上下令急刹车。车子完全停下来时,距离断桥不到一百米。

一场车祸避免了,小汤姆的名字从此就在美国家喻户晓了。

科学家的个人事迹成就的原因篇3

20-年,不到30岁的颜宁回到清华大学,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教授、博导,她在医学院独立建设并领导了一个实验室,开始了她的独立研究之路。此前7年,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一直致力于蛋白质结构研究,正因为这段经历,她决定向结构生物学中最难的领域——膜蛋白(即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开炮”。

“人体的遗传靠的是DNA,而各种功能的实现则要靠蛋白质。如果说DNA决定了一部机器是汽车而不是马车,那么实现这部机器功能的发动机、轮子和方向盘就是蛋白质。”颜宁告诉记者,人得病是某种蛋白质出了问题,通过解析膜蛋白结构,就能明确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进而着手研究修复的办法,最终达成治病的目的。

在人类基因组的2万多个基因中,约有30%编码的是膜蛋白;而在FDA批准上市的药物中,一半以上以膜蛋白为作用目标。很多基础生命活动,都需要膜蛋白的参与:作为“载体”帮助营养物质分子完成跨膜转运;作为“受体”,帮助传导各种细胞信号;作为“通道”,精细调控小分子与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

然而,对于数量如此庞大、功能如此重要的膜蛋白,科学家对它们的精微结构和工作机理却一直知之甚少。科学家绝非对膜蛋白视而不见。相反,世界范围内有许多研究膜蛋白结构的科研小组,但由于膜蛋白不容易提取、提纯等问题,这些小组要么长期艰难跋涉,要么中途改弦易辙。当然,也有极少数团队能有斩获,颜宁领导的研究小组,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回国前,颜宁计划用3至6年研究出一个膜蛋白结构,而如今,她的科研团队用了不到5年时间,就成功解析了5个重要膜蛋白的结构,并初步揭示其工作机理。

“大家在科研领域的出色表现向世界证明,在中国同样能取得一流的研究成果,有些成果甚至比海外实现得更快更好。”这是颜宁的目标,也是不断激励着她在科研这条路上不断挑战、不断创新、一路前进的动力。

20-年8月,清华大学曾聘请国际评估小组对其生物医学研究方向进行评估,年轻教授颜宁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无论以哪个标准衡量,颜宁博士已位居世界最优秀的年轻结构生物学家之列。”“未来5年到10年,她将是杰出青年女性科学家的榜样。”

科学家的个人事迹成就的原因篇4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动手动脑。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时候,他又再次投入制作。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板凳,最后的一个比前两个要好一些。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科学家的个人事迹成就的原因篇5

2013年1月初,在美国纽约一家普普通通的小酒店,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为一名在科学史上默默无闻,而发明成果远远超过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塞尔维亚人”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纪念活动。他是谁?有什么值得传世的科学发明和贡献?又何以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感动?他,就是被后人尊称为“天才发明家”的尼古拉·特斯拉。

1856年7月10日,尼古拉·特斯拉出生在克罗地亚斯米湾村一个塞族家庭,是五个孩子中的老四。父亲米卢廷·特斯拉是位牧师。由于家境贫寒,父亲希望小尼古拉子承父业当一名神职人员,但小尼古拉却对神灵无动于衷,立志当电气工程师,并因此常常和父亲发生冲突。十七岁前的特斯拉“中了邪”般地浸淫在发明创造的幻想里,脑袋里经常浮现出种种异常奇怪的现象。他后来常说,童年时代的幻觉使他痛苦不堪,脑海里常常出现强烈的闪光,这,恐怕正是“天才发明家”的“天才”之处。

1875年,特斯拉考入奥地利格拉茨科技大学,1878年毕业。1883年,特斯拉进入斯特拉斯堡的爱迪生大陆公司,实现了自己当一名工程师的愿望,并成功设计出第一台感应电机模型。次年,他前往美国爱迪生实验室工作,从此留在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1885年,特斯拉离开爱迪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生产“多相交流电机”和发电机。 1890年他公布了一项“高频电对生理影响”的试验结果。随后前往伦敦、巴黎等地巡讲并发表题为“极高频率交流电实验及其在人造无线发光中的应用”、“发光及其他高频现象”、“高压高频下的交流电实验”等高端科学报告,还在美国申请了“共振传送器的星形振荡器”的专利。1893年在芝加哥世界展览会上,他向公众演示高频电流,通过自己身体展示“可逆磁场”模型,即所谓的“特斯拉的旋转铁蛋”。正当特斯拉踌躇满志,事业蒸蒸日上之际,1895年5月13日,一场大火烧毁了他在纽约的实验室。但特斯拉没有被击倒,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1897年,他注册了20项无线电工程技术发明专利,1898年注册了无线控制技术。他一生获得了交流电、特斯拉线圈、粒子束武器特斯拉涡轮发动机、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地面固定波、双线线圈、无线技术等千余项科技专利发明,他的发明与科研高产期主要在46岁前。1943年1月7日,终生未娶的特斯拉在纽约一家酒店因心脏衰竭逝世,享年87岁。

1997年,一个名叫格雷戈里·比肖普的科学家发表了题为“尼古拉·特斯拉的地震机器”论文称,如果利用特斯拉的共振原理和机械原理,很多大型建筑物和桥梁可以免遭强烈地震摧毁。他说,过去人们把特斯拉的设计当作笑料,但现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自那以后,特斯拉的各种科研原理开始慢慢浮出水面。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如此超前高产的天才发明家和科学家为何被世界遗忘?有人认为这是由于特斯拉与爱迪生的合作,以及他和爱迪生的行事风格迥异所致。爱迪生善于商业运作,有经营头脑,而特斯拉只顾埋头发明,从不考虑用自己的专利发财。据说,在给爱迪生“打工”期间,特斯拉的发明创造价值无法估量,而爱迪生仅支付他5万美元,并称这笔钱相当于他52年的工资。5万美金在当时的确不是个小数目,按当时的工价也确实很多,但对一个伟大的天才发明家而言,发明创造的花费巨大,这笔钱还是让他时常捉襟见肘。还有人认为,象,有的甚至将他的成果称为“伪科学”。也有人感叹道,特斯拉生不逢时,“伟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光环遮住了“有争议”的特斯拉。特斯拉逝世后,有关他的许多资料和数据大多遗失,即便在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里收集的15万件展品中,也几乎没有关于特斯拉的科研数据资料。

虽然现在人们记得的仅仅是“特斯拉线圈”、尼亚加拉水电站和纽约长岛的瓦尔登克里夫塔,但特斯拉是个传奇,他的千余项发明已逐一变成现实,转化为生产力,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福祉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特斯拉是伟大的,他的发明与创造并未付之东流。我们在享受前人科技成果的同时,绝不应忘记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特斯拉”。特斯拉的发明创造过于超前,在当时很难被人接受,他本人及其成果成为科学界争议的对象,有的甚至将他的成果称为“伪科学”。也有人感叹道,特斯拉生不逢时,“伟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光环遮住了“有争议”的特斯拉。特斯拉逝世后,有关他的许多资料和数据大多遗失,即便在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里收集的15万件展品中,也几乎没有关于特斯拉的科研数据资料。

虽然现在人们记得的仅仅是“特斯拉线圈”、尼亚加拉水电站和纽约长岛的瓦尔登克里夫塔,但特斯拉是个传奇,他的千余项发明已逐一变成现实,转化为生产力,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福祉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特斯拉是伟大的,他的发明与创造并未付之东流。我们在享受前人科技成果的同时,绝不应忘记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特斯拉”。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