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官员爆粗口要求媒体撤下群众留言:道歉不是终点

   日期:2023-07-19 08:02:14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4    评论:0    

原标题:官员爆粗口要求媒体撤下群众留言:道歉不是终点

文|和光

近日,一则郑州教育局官员爆粗口、要求撤下群众留言的新闻,引发舆论热议。

事情的起因是,有多名群众通过顶端新闻“我想@领导”问政平台,向郑州市领导、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投诉朋友圈等社交媒体的“学托乱象”。

没想到,郑州市教育局宣传外事处处长闫曦致电顶端新闻记者,要求删除群众留言,不让放出类似信息。在被媒体记者拒绝后,这位官员爆了粗口。

在引发舆论关注后,郑州市教育局通过顶端新闻发布公告,称我局工作人员使用不当语言,给记者朋友造成伤害。事情发生后,立即对该同志进行了严厉批评并进行处理,并向顶端新闻记者朋友表示深深的道歉。

从处长最初爆粗口,到现在郑州教育局出面道歉,此事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但纵观整个过程,仍让人深思。

此事的起因,是网友曝光了学托乱象。所谓“学托”,就是一些专攻歪门邪道的人群,对外宣称自己有人脉、有关系,以帮助孩子上学为名,向学生家长索要财物、借机敛财。这些年,不少地方的教育部门不时会针对这类乱象进行整治活动,有一些人因此获刑。

“我想@领导”是媒体面向本地民众开设的一个问政平台,本意就是给民众创造一个反映问题、官民沟通的渠道。这位网友不是说说而已,他晒出了不少截图,显示“学托”在朋友圈等渠道公然散发广告。

按理说,看到这类举报信息,教育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并加以调查,如果属实就要开展进一步的整治监管,甚至走司法程序,追究“学托”们的法律责任。

然而新闻中这位处长的处理方式,实在让人大跌眼镜。民众反映教育乱象后,第一时间不是正视问题,而是要求媒体删帖,在被拒绝后还恼羞成怒、大爆粗口,网友戏言,这是“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问题的人”。

对于该群众留言反映的贩卖学位行为,闫处长质疑真实性,认为“这是没有经过核实的拼凑信息”——这也不是没有可能。但问题是,核实是不是真实信息,不正是教育部门的职责所在吗?

按照他的逻辑,如果是不实信息,“学托”根本就不存在,网友在问政平台上发出的帖子,对社会也没有影响,最多就是让看到的家长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他这么怕人看到、急于删帖,反倒引人遐想。

实际上,“学托”作为一个灰色利益链,这么多年之所以在各地无法根治,指向的就是教育领域的腐败。

这类人当然不乏一些骗子,利用家长想让孩子上好学校的急迫想法,说自己内部有人,趁机骗钱骗财,不过也有很多人确实“背靠大树好乘凉”,和自己在教育等行政部门内部的“人脉”沆瀣一气,或是做起了学位买卖的生意,或是为了人情、给熟人帮忙;或是进行权力置换,形成了一个利益网络。

这些年来,一些教育部门的负责人、一把手因为贪污腐败落马,买卖学位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违法犯罪行为。有些案件的涉案金额之大,更是让舆论震惊。

如果郑州这位网友反映的属实,有人在朋友圈贩卖高中名额,很可能背后就有权钱交换。对于这种情形,比起叫他们“学托”,“掮客”可能更准确。民众对此积怨已久。公办中小学的学位是一种公共资源,如果有人花钱找关系就能上,那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当然,郑州网友反映的“学托”乱象是否属实,需要进一步调查,但是此事暴露出来的某些官员无视民众诉求、打压舆论监督的思维模式,更值得当地反思。

官员应该主动接受舆论监督,让民众的诉求有表达的渠道,以此来改善自己的工作,这是现代公权力运作的一个基本常识。

怕就怕,某些官员一遇事就“装聋作哑”“捂盖子”的惯性思维,会视这一常识为无物,连最常规的公开留言也不能容忍。

而一时的批评道歉,能不能扭正这一错误思维,收敛某些人的官威,郑州教育局还得用行动来证明。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