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圈那姐,出了名的实在人。
但实在的性格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真性情招人喜欢,但另一方面,一不留神,很容易得罪人或者引发风波的。
就在最近,刀郎发了新专辑《山歌寥哉》,其中有一首新歌叫《罗刹海市》,刀郎是用二人转的调调唱出来的。
此歌为刀郎本人作词作曲编曲录音混音,牛掰到郝云激动的发博夸赞。
然而,圈内人在欣赏刀郎的牛掰,但圈外人则将目光转移到了这首歌的歌词八卦上。
很多网友听完这首歌后,猜测刀郎是不是在用歌指桑骂槐,讽刺那英他们啊。
比如歌词中有一句是“她两耳傍肩三孔鼻,未曾开言先转腚”。
看到这句话,弹幕就飘过“好声音为你转身”嘛
另一句“每一日蹲窝里把蛋来卧,老粉嘴多半辈儿以为自己是只鸡”,则被解析为是导师带学生
而刀郎这句“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再一次把网友的猜测推向了高潮。
这里就要说一些那英和刀郎的一些“过节”了。
时间倒回到2010年,当时,作为音乐风云榜十年盛典评委会的主席,那英召集评委会成员在北京举行首次评委会会议,她在会上强调评选以音乐性为第一参考,坚决反对刀郎入围。
根据媒体报道,当时对于刀郎是否入选【十年影响力歌手】,评委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刀郎创造十年唱片销量的最高记录,具有典型代表,不管我们是不是喜欢,都没办法否认刀郎的意义。
但另一波人则认为刀郎缺乏音乐性(不够高雅),不应作为考虑。
而作为主席的那英,也是反对刀郎入选的。
她说了一句“听刀郎的都是什么人?”虽然那英承认刀郎专辑销量,但她认为除了销量能有资格入选外,刀郎没有其他一点可以拿出来放在这个十年影响力歌手里的资格。
以上是文字版的媒体报道,因为时间久远,为避免信息失真,我们再看一下视频报道中,那英是如何评价刀郎的。
那英在会上说:咱们这个评审,第一最重要的是音乐性,第二贡献力,第三市场。
说到刀郎这,那英举例说,如果是奥运会表演,刀郎和刘欢一起上台,那我一定是站在要看刘欢的位置上。
那英还表示:他(刀郎)不具备审美观点......就是刀郎这个销量呢,我又闭嘴了,我们谁都没卖过他,可是咱们不能光看销量。
随后,网上开始传,那英说听刀郎歌的都是农民,还有记者拿这句话去问刀郎本人,问他怎么看?
听闻此事,刀郎当时回问记者“这个话是不是你亲耳听她(那英)说的”,记者说没有,刀郎接着又说“没有是吧,那就是空穴来风”。
事实上,从多篇媒体稿件中也从未见到那英说“喜欢刀郎的都是农民”这句话。
可见那英是没说过的,媒体文字稿中描述,那英仅说了一句“听刀郎的都是什么人?”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英的确是认为刀郎的歌没有音乐性,且反对将刀郎纳入“十年影响力歌手”候选人。
要说的是,曾公开表达对刀郎音乐欣赏不来的,不只有那英,还有汪峰、杨坤和高晓松等人。
刀郎是在2004年以单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正式出道的,出道曲即爆红,相信不少80后小时候应该都能哼上几首。
,时长
04:16
再之后《冲动的惩罚》《谢谢你》和《披着羊皮的狼》等相继推出,让刀郎彻底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歌手。
刀郎当时火到什么程度呢?马东曾采访过他,节目中说,刀郎2004年在内地曾经卖出过270W张正版专辑,盗版则是千万张,堪称天文数字。(周杰伦《七里香》全球卖260W张)
就这么说吧,一般歌手能卖出五万张正版专辑就算是白金销量......
也难怪连自信的那姐都说,在刀郎的销量面前,她只能闭嘴。
而刀郎的歌因为爆红,还被本山大叔写到了春晚小品里。
可是,那时刀郎的爆红和巨大专辑销量并没有征服一些主流音乐圈的人。
汪峰曾在2004年公开炮轰刀郎现象是流行音乐的悲哀。
他尖锐的批评说,刀郎的音乐和歌词都是非常一般的。而刀郎之所以火,汪峰给出的理由是大家听惯了太多精致的,而刀郎又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方式。
他肯定刀郎个人是成功的,但媒体和巨多听众都觉得那是不错的东西,这就不对了
和汪峰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杨坤,同样是2004年,被问及爆红的刀郎水平一事,杨坤质问:他那是音乐吗?
记者问杨坤,如果刀郎做的不是音乐是什么,杨坤认为是怀旧。自信表示,如果他唱那些歌也不会比刀郎差,但是他近期没有翻唱的打算,还说自己创作的新歌都唱不完
是不是听出了一丝酸意和不服?确实如此。
杨坤接着说,刀郎的走红很奇怪,他们很多歌手努力做音乐,刀郎唱片里什么都听不到,只有苍白,失望的表示“我们努力做音乐,听歌的人并不需要。”
而当年的高晓松,似乎也对刀郎的音乐嗤之以鼻。
主流流行音乐人对刀郎的排斥在2010年达到最高峰,就是那英力排刀郎入选【十年最具影响力音乐人物】的那次。
从获奖名单上看,港台和内地本来都要选十个人的,但内地名单上只有九个,有人曾感叹他们宁可空缺一位,也不愿选刀郎啊.......
虽然有几位主流音乐人明确表示不喜欢刀郎的音乐,但也有大歌星是喜欢刀郎歌的,比如谭咏麟,还主动找上门与刀郎合作。
前阵子谭咏麟还在节目里提刀郎,说非常喜欢《披着羊皮的狼》。
华语音乐教父罗大佑也说自己不听SHE、Twins等,但听刀郎,还夸刀郎的声线和唱法。
而在新专辑520万保底销量后,部分媒体力挺刀郎:“所有的嫉妒、嘲讽、怀疑,在这个人奇迹面前都是那么的苍白和无力,你只有承认,刀郎比任何一个歌手都要流行。”
“就像有人有不喜欢琼瑶、汪国真、还珠格格、F4的权利一样,但是你从来没有阻止过他们的流行。”
事实就是,听刀郎的人并不只是农民等群体,还有富豪企业家,王健林年会上高歌,选得就是刀郎《西域情歌》。
作家马未都也听刀郎的《爱是你我》。
2011年后,刀郎就渐渐的退出了音乐舞台,做起了幕后工作。
不过刀郎的退出不是因为被主流排斥,他称是被资本陷害,导致歌迷误会。
据说当时各种主办方都说邀请爆红的刀郎来演出,广告打出去票卖出去后,这些主办人再去邀请刀郎,如果刀郎不去,他们就会对外说是刀郎爽约,是耍大牌。
所谓人红是非多,而刀郎当时明显对成名准备不足,尤其是媒体等报道他负面消息,涉及到道德层面,这让刀郎很难接受,最后选择了逃避。
而对于那英、汪峰、杨坤等人的“不喜欢”,当年刀郎从没有直接回击过。
他只在访谈里表示,说2004年以后很少上网了,因为看到有些批评还是会很难过。
那这次刀郎的新歌,是真的“好汉报仇十年不晚”吗?
某乎上有网友根据刀郎的歌词,还解读出刀郎不仅疑似内涵那英,还疑似一起内涵了杨坤、汪峰,以及他们当时坚持的所谓的“音乐性”
网友可能真的过度解读了......
刀郎这张专辑非常有特色,结合了聊斋文本和民间曲牌,尝试构建流行音乐与民间传统文化共生共存的音乐生态。
《罗刹海市》就源自《聊斋志异》,作者在该文末批判:“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大体意思:社会上的人都用假面迎合世人,世情像鬼域一般的阴冷。颠倒美丑,曲意逢迎的怪癖天下都有。)
说讽刺的确有,但讽刺的是社会现实吧。
我们可以看到,刀郎这张专辑里的多首歌曲都用了民间曲调。
他很多年前就说过自己的音乐要走民族化的路子,认为民歌离我们太远了。
要写一种质朴的,符合老百姓生活里不戴面具时候要唱的歌。
这样看,前后都对应的上,刀郎只是在实现自己的理想。
细细想来,20年前刀郎对于那英等人说自己歌没有音乐性进行回击,20年后他应该也不会写歌特意去讽刺,这不是社恐人刀郎的风格。
而时隔多年,杨坤再提起刀郎,没了年轻时的那股冲劲,是很平静的评价说,刀郎的社恐个性更适合幕后,上台唱歌或许会不舒服。
人在年轻时难免会坚持己见,如果是现在,那英、汪峰等人或许对刀郎的音乐就是另一种态度了。
音乐没有高低贵贱,听歌的人也如此,谁听什么歌都是合理的。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不用八卦的眼光看待这首《罗刹海市》,我们能看到的是沉寂十年的刀郎,音乐风格有了巨大改变,从西域情歌王变成了批判现实主义的音乐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要进步,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