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先锋人物事迹【推荐7篇】
你听过哪些抗疫先锋事迹?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写事迹的经历,都知道真实性,是事迹最重要的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抗疫先锋人物事迹【推荐7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抗疫先锋人物事迹(精选篇1)
作为__村党总支副书记、沈峪村支部书记,__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组织领导__村一线防疫工作的开展。他带头深入群众宣传摸排,广泛动员支部党员、乡村医生、村民小组长和广大群众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一、坚守党政立场,精心组织领导
作为基层干部,__时刻关注民生动态,对源起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传播保持高度警惕,提前对防疫工作进行讨论学习。在接到上级关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示后,协助__村党总支迅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来抓。春节期间带头坚守岗位,按照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制定防控措施,深入一线做群众思想工作,及时汇总工作开展情况,群策群力,确保工作推进有序有效的进行。
二、全面激活载体,宣传摸排到位
组织带领村干部、小组长全面入户走访,发放张贴《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科普知识》,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并开展地毯式排查,及时了解常住人口、务工返乡人员和外来走亲访友人员的健康状况。组织村里做好监测、消毒、和卫生环境治理工作,为防疫工作打好基础。走村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在每户门前张贴宣传资料,通过村广播、微信群宣传防疫知识并动员广大村民参与防疫工作,营造人人重视,人人防控的社会氛围,做到疫情防控家喻户晓,不漏一人。
三、守土担责、联防联控、坚守一线
为了第一时间掌握村里人员动态,特别是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和走亲访友人员状况,__带领党员干部在农历腊月二十九和大年三十两天的时间内对村里进行逐户摸排。期间发现一例武汉回乡人员,他主动入户沟通,发现该人于1月x日回乡之后感冒发烧,已到医院做过治疗和鉴定,排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经与家人沟通本户人员同意在家进行自我隔离观察,由__进行跟踪走访。
为了更好地开展防疫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禁办喜宴简办丧宴禁止聚众聚餐、打牌、聊天等现象。__在广播进行宣导并走家入户进行劝导,赢得了村民的理解,自觉减少聚众聚餐、聊天,不再聚众打牌,本村有一户原本打算在正月初八办小孩百日宴,经沟通取得户主同意取消宴席延期再办,有一户家中有人去世,经沟通取得家人同意取消宴席,丧事减办。
响应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做好联防联控。__积极与其他自然村做好对接工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在出村道路建立村级防疫检查站点,对出村人员进行监测劝回,对入村人员车辆进行监测劝返,防止了疫情入侵。作为基层干部,__主动站出来承担第一天的监测工作,后积极动员党员和群众参与防疫工作,目前已动员__余名志愿者参与到各防疫工作当中,为打赢这次疫情防控狙击战奠定了牢固的群众基础。他在此次防疫工作中积极动员,有效部署的表现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肯定和好评。
抗疫先锋人物事迹(精选篇2)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__X毅然奔赴防疫一线,带领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物资调配、人员排查、流调追踪等工作,先后完成核酸检测双系统培训8轮次、防疫要求解读12轮次、追踪推送信息200余条、跟踪管控人员3000余人次、排查梳理人员轨迹5000余人次。
为提高全员核酸检测效率,每一轮次检测结束后,她都会进行问题梳理和集中答疑,并不断优化检测流程;为提升人员排查准度,她带领防疫专班,在冗杂的数据中逐人研究、逐项分析,做到应排尽排、应管必管;为确保人员管控到位,她分类建立人员管控台账,一人一表、定人包靠、跟进督导,力促将工作落到实处。
疫情以来,她吃住都在单位,无暇联系在潍坊监狱封闭执勤的丈夫,不敢去想家中的幼子和老人,于她而言,站好一班岗、守护一方人,永远是她最简单也是最赤诚的初心。
抗疫先锋人物事迹(精选篇3)
2022年3月初,长春市检测出阳性病毒;3月9日全市学生居家学习;3月13日,全市停工,曾经热闹繁华的长春按上了暂停键……
主动请缨彰本色
3月9日,净月第一实验学校全体老师都被通知居家隔离,开展网络教学。此时,校长在学校工作群转发这样一则消息:净月区内缺少大量核酸检测工作的志愿者。我校__X老师已经56岁,这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向学校领导主动请愿。她掷地有声地说:“校长,我去吧,主科的老师都在家里网络教学,我可以做这项工作。”这之后,从3月11号到22号,孔老师连续12天奋战在核酸检测工作现场。但是,疫情还在不断升级,数字接连上升,防疫工作人员再次告急,孔老师忙过丈夫的百天忌日后,再次请战。3月27日被统一派遣到净月疾控中心进行志愿服务,调配全区物资的支援以及流调工作。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誓言和承诺。
默默无闻亮底色
三月的长春,春雪也会按住北方的春情,将春天的美貌肆虐,东北料峭的春寒不亚于冬天的寒气逼人。孔老师被分配到博硕街道办事处进行支援,已年近花甲的她,不会开车,开始搭乘同事的车,为了不耽误时间,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她就早早站在路口,等待同事。疫情上升期,她基本都工作到半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能够想象得出,这样的工作强度,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很难承受的,更不用说她这个年纪了,而且多年来,她在工作上都是兢兢业业,长年累月,身体健康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患有淋巴水肿、下肢静脉炎、胃痛这些疾病。而她每天长时间地站立,回到家已经累得直不起腰来,这些病痛都犯了,导致下肢出现皮肤红肿甚至严重的疼痛感,她都默默地忍受着。想象一下,这是一个多么坚定而无私的背影!支援的每一天,孔老师都是随叫随到。到了社区,听从安排,志愿者的工作她都做遍了。疏导队伍、给医生当助理、掰管;后又到物资组,发备品、打扫卫生,主动干各项工作。她从不喊累,从不抱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校长为他点赞!全校教师为她点赞!校长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和年龄,让其他老师替换她,可她却说:“志愿者这项工作,没有半路换人的,我也能坚持!”说这话时,她仿佛已经忘了自己的年龄,她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顽强!
忍受离苦显真色
“三尺讲台”育桃李。多年来,孔老师都是一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获得了很多荣誉,例如,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称号,区中考状元也多次在她所带的班级里产生……可这样善良、敬业的她,在寒假前刚刚经历了丧失爱人的伤痛。在“志愿抗疫”的时刻,每天都是简单的盒饭,甚至是一个简陋的面包,患有胃病的她,不能连续吃大米饭,吃完胃就疼。结束工作回到家时,更没有时间去采购生活用品,有时饿了,常常是吃一袋方便面,对付一下。很难想象,回到家中,面对空荡荡的房间,她一天的辛苦,都不知道跟谁诉说……或许,在孔老师的心中,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自我追求,像她这样无私奉献的人,也会获得幸福的!
自古以来,人类世界的三大灾难“饥饿、战争、瘟疫”在不同的朝代,总是会轮番上演。可是,正是因为有了像孔老师这样的无名英雄的付出,人们才会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她的温柔像是蒲苇,却又有着磐石般的力量。她是女教师,更是女战士!相信通过孔老师的努力,当杏花再次开满吉林大地的时候,吉林终有吉临时,长春定复往长春!
抗疫先锋人物事迹(精选篇4)
女,198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本科学历。2010年10月参加工作,2016年3月由编辑转岗至记者。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数人请战奔赴抗“疫”一线,与时间赛跑、冲锋在前。这其中就有记者的身影,她就是新闻记者中的“冲锋者”,做为靖边县委宣传部党员先锋队的一名队员,她以笔为“剑”,一次次地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抗“疫”一线;她与时间赛跑,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写出了百余篇有价值有温度有力量的新闻稿件,成了战“疫”一线不一样的女“战士”。
主动请缨勇担记者使命。
1月31日,靖边县委宣传部党支部成立防控疫情党员先锋队,号召全体党员到当时唯一开放的包茂高速靖边东出口执勤,她主动请缨成为党员先锋队队员深入一线采访报道。她连续多次深入“东出口”报道防控最前沿的一线感动人物、感动事迹,采写了《靖边千名党员冲在社区抗“疫”一线》、《疫情防控面前,交通人逆行在一线》等具有影响力的报道。
作为一线记者,在人们谈“疫”色变,倡导居家隔离的关键时期,她数次被家人要求隔离,反复几次之后,她依然不改初心,继续早出晚归,行走在采访、写稿的路上。作为记者,疫情面前她没有选择不深入一线的权利。日子久了,家人从最开始的不理解不支持,到最后开始心心念念地关怀她的温饱、叮嘱她出门注意防护。防控疫情开始后的一个多月里,除了最简单的早餐,她只给家人做了三次正餐,还是因为写稿子实在累到写不动了,才回去劳逸结合,与兄弟姐妹也只是在微信中互道平安……
与时间赛跑奋笔疾书抗“疫”情。
1月24日,大年三十当天,她便深入靖边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县中医医院等疫情防控一线,采写发表了《靖边: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而后,她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线采访报道工作中,每天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写稿。为了将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到疫情防控工作宣传中去,她经常早出晚归、夜以继日地赶稿子,平均每天写稿5篇以上,最多的一天她写了11条新闻稿件,同事都说她写稿子写疯了!“靖边新闻公众号一天才发八条,你每天写那么多怎么发出去啊。”
最开始的玩笑话,慢慢变成了新闻工作者在疫情面前该有的态度。靖边县新闻中心所有领导干部都加班加点地采新闻、写新闻、编新闻,《靖边新闻》公众号每天八条发不完的新闻,就将两三条整合成一条发,公众号发不完的稿件就在靖边新闻信息网发,在省市各大媒体发,做到当天的新闻当天出,充分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以及抗“疫”期间新闻工作者的担当与使命。
与情怀相伴凝聚抗“疫”力量。
凭着对新闻工作的热爱,她数次深入疫情防控一线,采写出诸多有深度有温度的报道,在采访中,每每看到党员干部冲锋一线的`暖心故事,她就有一种特别想要把他们宣传出去的冲动,在发布的诸多稿件中,《靖边县5000名党员干部守在防控前沿》、《靖边:16家企业捐款155万元》、《捐赠700余箱新鲜水果》、《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等有影响力的防控稿件,为靖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报道发表后,更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加入到了助力靖边战“疫”的大军中,为众志成城抗“疫”情凝聚了磅礴力量。
她始终兢兢业业、勤恳踏实、认真工作。从事新闻工作几年来,她的摄影作品《南瓜丰收》获得《首届农民丰收节影像大赛》优秀奖,《厉害了!靖边女子登上世界之巅》获评榆林新闻奖消息三等奖,新闻作品《靖边:稻田养蟹再现一地双收》获陕西日报通讯员优秀新闻奖。曾先后被评为靖边县优秀通讯员、《三秦都市报》、《陕西日报》优秀通讯员等。4年来,她采写了各类报道1350余篇,其中,防控稿件达150余条。
她始终坚守自己平凡的岗位,用手中的相机、笔下的文字,记录、传播着靖边大地的各种好声音,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爱岗敬业的巾帼风采。
抗疫先锋人物事迹(精选篇5)
大疫当前,能挺身冲在防疫一线,这无疑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觉悟。在阻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有些人避之不及,有些人却自愿申请到社区一线参加疫情防控,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志愿者!
在单位群内得知河东社区需要疫情防控党员志愿者,她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向秦靖律师党支部申请到社区防疫的第一线参加志愿服务。经组织同意被分配到靖边县河东社区保险公司家属楼小区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工作。问题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在上岗前却无法购买到医用口罩。即便如此,她没有任何退缩或埋怨,而是想尽千方百计借了一个一次性口罩即奔赴一线防疫志愿者岗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说,“不要问国家给了你什么,问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在国家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是党员的天职。”
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每天负责查验和管控小区出入人员、登记、宣传及小区消毒等所有防疫工作。她每天提前到岗,携手小区管理人员一同做好消毒工作,仔细核对出入小区人员的登记和体温监测工作,耐心疏导和劝导个别对管控有情绪的业主,用法律人的特有法治素养和人文情怀践行着党员志愿者这个不平凡的称呼。对于一些年迈体弱或不方便的业主,她总是嘘寒问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或许正是有这样千千万万党员志愿者的坚守,正是有这样千千万万人的无畏付出,才有力阻击了疫情扩散的势头,才能让春天的脚步和美好的生活如期而至。
作为一名律师,在基层社区疫情防控间隙,她又积极响应陕西秦靖律师事务所党支部有关编纂防疫法律汇编的构思及建议。在县司法局和秦靖律师事务所领导的有力指导下,她主动带头加班加点汇编了《防控新冠病毒肺炎普法宣传读本》第一至第四编的主要内容,内容主要涉及术语解释、行政执法、公民守法、职务犯罪。她还积极参与了榆林市工商联合会和榆林市律协共同指导的《战疫情促发展企业疫情期间涉法问题系列解读》的编写工作。疫情防控法律知识汇编工作的成果得到了县司法局和市律协的高度认可和赞扬!在疫情防控的艰难时刻,一本疫情防控法律知识汇编手册无疑对行政执法、公民守法以及企业复工复产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张同志于201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法律硕士专业,2014年参加工作被分配到靖边县司法局,2018年调入陕西秦靖律师事务所,成为我所专职律师。她专业素养好,政治觉悟高,办理的若干件刑事案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她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了党员标杆和模范带头作用;她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用热情和坚守谱写了一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阻击疫情的赞歌!
抗疫先锋人物事迹(精选篇6)
他是镇中心卫生院临床医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爆发后,被临时抽调至我县大酒店临时隔离点值班。
疫情期间,隔离酒店工作人员休假,她每天除了为隔离人员测量体温、症状观察、分发药品等医疗工作,还要负责配送三餐、消毒房间、垃圾分类处理等等。为了避免接触传播,她们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防护服穿在瘦瘦小小的她身上,几层穿下来把她包裹的像个大球。刚开始的她行动笨拙提着沉重的袋子,在三层楼之间穿梭,送饭、发放生活用品、打包垃圾,往往一天的工作结束,全身都能出好几身汗,里面的衣物都被汗水浸湿。最为辛苦的是,因防护物资短缺,避免更换,每天不敢喝水,不敢上卫生间。沉重的工作活生生的将她从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瘦瘦小小的小女生变成了全能的女汉子。
因为隔离点采取封闭式管理,隔离人员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常常因为不能出门、生活条件不如家里、害怕生病等产生消极思想。其中就有一位被隔离的女士,作为集中隔离人员中的唯一一位女性,她的孤独可想而知,每天情绪低落不愿多说话,常常一个人发呆。他立即发现了问题,故意找话题和她谈心,了解她的情况,告诉她把自己当成好朋友。几天下来,那位女士人也变得开朗爱说话,还积极把自己所在的房间打扫的一干二净。后期她又听说新被隔离的陈某某怕冷,手脚容易冰凉,她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为陈某某提供了暖宝宝;陈某某思念家人,她马上与陈某某家人交流,为她带来家里做的饭菜;2月8日,是陈某某生日,她悄悄联系了她的家人,为她买了生日蛋糕,下午送饭的时候,将蛋糕默默放在门口,打电话让陈某某取饭,陈某某打开门,看到蛋糕,激动的落下了泪水,她说,这是她度过的最难忘的一个生日。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尽管疫情无情,但她总能在本职工作以外,体察到每一个人的需要,力所能及的满足他们,为冰冷的隔离添上了丝丝暖意。
隔离期间,同事们总有亲人来探望,带来了吃的用的,因为她的家人远在外地,没有办法来看她,她只能羡慕的看着别人,曾几次悄悄的留下了眼泪。她也只是万千医务人员中普通的一位,但她同样拥有那些在本次疫情献出生命的前辈们不怕牺牲、勇于奉献自己的精神。面对肉眼看不见的敌人,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她没有退缩,不惧危险、坚定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期白衣战士的神圣使命,是勇敢的抗疫先锋、最美的白衣天使。
抗疫先锋人物事迹(精选篇7)
他身为靖边县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自接到抗“疫”紧急通知以来,连续四十多天,坚守一线、尽职尽责,带领医院感染管理科全体在医院筑起了一道道隐形的防线,守护着靖边县广大人民群众和这座城市的安全和健康。
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感染防控工作各类方案和制度的制定、全院人员防控知识培训与考核、防护技术指导、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监督、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等工作。自医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任劳任怨,认真完成医院部署的各项工作,积极协同各部门联防联控。为了确保院内各项感染防控工作规范开展,根据国家卫健委不断调整的新冠感染防控方案,她总是第一时间制定院内防控方案,细化工作流程,及时组织一线医务人员进行了6次新冠疫情院感防控知识专项培训,合计180余人,并组织在全院开展新冠防控知识科内培训20余次,考核12次,内容涉及到新冠所有方案、技术指南,覆盖全院各个科室和部门。现场指导新冠相关医疗废物消毒、打包、收集和转运。指导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人员规范开展分诊、诊疗工作,有效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同时,她不分昼夜全力配合医院参与发热门诊、发热病区和隔离病区等重点部门布局和工作流程设计,不断细化、逐步规范。她深知院感工作容不得松懈,常常中午累了就拼两把椅子躺下休息半小时二十分再继续工作,时常加班到夜深人静。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把多年的院感工作经验都倾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为了监督预检分诊工作,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她几乎每天早晨都提前半个小时到单位,观察有没有不经过检测的人员进入医院,有没有发热患者在院内随意流动。1月22日一早得知有一例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她立即到科室指导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可疑患者隔离、环境卫生消毒,确保各项处置措施安全规范。作为科室主任,她关心年轻干事,以身作则,说她们抵抗力差,自己却总是走在感染高风险区域。她几乎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机会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只要有时间,她穿上白大褂带上口罩,便深入各科室督导工作,看看医务人员防护是否到位,工作区域消毒是否规范,每到一个科室都不厌其烦地指导出现可疑患者后隔离、防护等处置措施。甚至上下班碰面的时间,也要为同事们指导个人防护,向保洁人员说明清洁注意事项,在食堂打饭,看到还有人聚集就餐,也要向管理人员指导、强调,这些事情看似微小,但在她看来,院感工作无小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在做好本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同时,她有召必应,2月17日起,随县卫健局利用一周时间对县级公立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进行医院感染防控技术指导,就分检发热患者的注意事项、消毒液的使用、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医疗废物的处置等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培训。
她舍小家为大家,自从1月21日以来,她没享受一天春节假期和周末,几乎每天奋战在医院,同疫情作斗争。以往作为家里顶梁柱的她,顾不得家人的饮食起居,顾不得孩子的功课辅导,甚至自行隔离,两周见不到孩子。她轻伤不下火线,2月3日,她忙到下午六点多才下班,由于全城没有交通车辆,步行3。5公里回家,加之连日来的奔波劳累,致骨折后遗症腰腿痛复发,但第二天仍然拖着酸痛的腿穿梭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看看消毒是否到合格,防护是否到位,吃饭是否聚集……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他以“保护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为宗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