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足年轻人成才多元选择空间,我们社会就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全文1388字,阅读约需4分钟
撰稿 / 蒋理(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赵琳
▲《八角笼中》电影海报。
近期,电影《八角笼中》的热映,让综合格斗这项规则开放的搏击运动受到了广泛关注。据新黄河报道,在山东济南城北的伯乐搏击俱乐部里,学散打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年龄跨度从4岁到18岁,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逆袭的通道并不宽广,当发现学习没有天赋的时候,习武成了不得已的选择。
对于这些4岁到18岁的习武孩子,也需要区分看待。4岁到十五六岁,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如果不去上学而到搏击俱乐部里进行全日制训练,就已经违反了《义务教育法》,要让他们回到学校学习,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武术。
而对已经初中毕业的孩子,由于已经完成义务教育,他们专门学习武术,则可视为职业发展选择。对于这种选择,也不能片面定性为“不得已”。要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就应该给他们提供多元选择。已经完成义务教育的孩子,选择习武,从事搏击运动,就属于这种多元选择的“一元”。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的教育焦虑甚至内卷,就与选择太单一直接相关。很多人都把升学之外的其他选择视为无奈的、不得已的选择,包括不能上普高、只能进中职等,都被归到“无奈”“不得已”。随之就出现了两种值得关注的现象。
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有的农村孩子学业成绩差,家长就让其辍学打工,或者学习武术。一些人也瞄准这些成绩较差的农村学生,动员其父母将其送到格斗俱乐部。多年前,成都一家格斗俱乐部里有不少辍学孩子,就曾引起舆论关注。
二是,虽然练习散打、搏击也成就了不少职业选手,比如亚洲首位UFC世界冠军张伟丽,名将李景亮、张美煊等,但学习武术,通常仍被认为是贫困家庭孩子,在学业成绩不好时才会作出的选择。
当然,这两种情况都会有人支持。比如,对农村孩子辍学习武,就被认为完成义务教育也没有更好的出路,不如早点儿去谋生。这是受“升学有用,读书无用”功利观念影响,认为不能升学,读书就没有价值。这样的偏见,何尝不是一个自我设限的“八角笼”。
实际上,读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升学,也是完善自我。就算是选择学习武术,今后从事散打、搏击等运动,也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选择习武的大多数都是没有学习天赋的农村孩子,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事实。但是,如果对此赋予某种“不得已”的“悲情色彩”,则可能影响到他们的人格与价值观形成。从现实看,这其实也是农村孩子结合家庭情况、社会发展,作出的适合自己的人生与职业选择。合理合法,就无可厚非。
从长远看,未来也会有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的孩子,从自己的兴趣、天赋出发来选择学习武术,而不只是从谋生角度。就如以前有一些家长也会认为,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的学生才去练习又苦又累的体育运动,而今这一观念显然已经没有了市场。
要让各行各业都得到发展,就要转变对行业职业的传统认识,突破这种观念上的“八角笼”,也会拓宽年轻人的选择空间。要知道,仅靠升学这一单一选择,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给足年轻人成才多元选择空间,我们的社会就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值班编辑 康嘻嘻 古丽
月薪过万的年轻人,抢着吃7块9的剩菜?
“杜苏芮”还没走,“卡努”又要来了
“ 主持人涂磊被指控强奸”?警方通报:举报者初步诊断为幻觉妄想状态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新京报评论”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