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李渔在明末清初出版的《芥子园画传》融入了很多商业因素

   日期:2023-08-01 16:42:02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2    评论:0    

原标题:李渔在明末清初出版的《芥子园画传》融入了很多商业因素

李渔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文化符号。他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戏剧创作、诗文佳句以及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著作《闲情偶寄》上,而是更多地折射了明末社会商业萌芽与发展的足迹。

明代中后期,随着文体样式的演变与发展,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开始兴盛,这是与当时的平民阅读趣味相吻合的。读书这件事再也不是少数人的权利,俗文学的盛行同时带动了私人刻书业的发展。在江浙、福建、蜀地都出现了大量私人刻书坊。这些书坊为了降低刻印成本,并且加大印书的数量,普遍采用木刻。这些坊刻本中有蒙学教材、文学作品,也有史书和士子科举常用的儒家经典。李渔在此时代背景下开办的芥子园书社,集策划、编辑、出版、营销于一体,被视为明清时期出版社的雏形。

李渔在《芥子园画传》初集的序中提到了编绘印制此书的缘由,“余生平所爱山水,但能观人画而不能自为画”,而且他发现,“绘图一事,相传久矣,奈何人物、翎毛、花卉诸品,皆有写生佳谱;至山水一途,独泯泯无传,岂画山水之法,洵可意会,不可形传耶?抑画家自秘其传,不以公世耶?”他似乎找到了出版《芥子园画传》的几个理由:一是热爱山水画,希望便于文人雅士平日休闲阅读;二是补山水画画谱空白;三是托名家画稿之名进行刊印。

李渔的图书策划出版理念可谓系统全面。在画谱的底稿选择上,借鉴已有画稿的可用体例,虽然是从其婿沈心友处得此稿,但依然发挥了人脉优势和敏锐的艺术鉴赏力,启用当时画技全面又是金陵画坛少壮派的王概来编绘。

关于李渔的商业人脉生态体系的构建,在单锦珩著《李渔交游考》中多有描述。这一体系的构建成为实现他文化产品营销的渠道基础。他广交达官贵人,组织优伶建成家庭戏班到各家开展有偿演出。演出的内容根据聚会、寿宴、婚庆等不同场合来选择合适的剧目。他进行喜剧创作,这也适应了平民的文化审美需求。李渔的文化产品生态圈辐射文人学士、达官贵人、城镇市民和乡村百姓,对不同受众需求的洞察,也催生出多层次、多元化的文艺创作和出版经营。

《芥子园画传》选自视觉中国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