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quot;/  quot;  lt;met  作者,    时期  叶县  APP  重点 

幼师4年花700万做美容调理后称被骗,监管该介入了

   日期:2023-08-04 17:23:23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2    评论:0    

原标题:幼师4年花700万做美容调理后称被骗,监管该介入了

文 | 和光

视频 | 庞珊

2020年以360万元卖了住宅、2021年以21万元卖了公寓、2022年抵押父母房子贷款260万元……为了做美容调理项目,自2019年开始的4年间,杭州的一名幼师小丽,不仅卖了两套房,还拿父母的房子抵押贷款,前前后后花出去700多万元。

眼看父母房子的抵押贷款下个月就到期,深感崩溃的小丽,向辖区内的派出所报了案。

资料图。图文无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像小丽一样,如此痴迷医美养生项目,不惜卖房办网贷的,还是让人瞠目结舌。

从简单的美容注射,到器官排毒血液净化,甚至于还请风水先生“施法给能量”,看起来除了追求变美和健康,这些年,这个养生馆简直成了她的心理寄托。

如果不是因为父母房子的抵押贷款,下个月就要到期,很难想象,她在这条路上还要走多远。

虽然小丽以涉嫌销售假药罪、诈骗罪、非法行医罪报了案,但是涉事养生馆的店主是否会被采取法律措施,以及她的钱是否能追回,都是个未知数。

房子没了,脸上因为填充注射太多出现了变形,曾经嘘寒问暖的养生店也翻脸不认账,小丽的遭遇让人唏嘘。

然而她这几年做的那些项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都是美容养生行业再寻常不过的骗局。

所谓的血液排毒净化项目,不光不能包治百病,还有可能因为细菌感染导致败血性休克,严重的可致死亡,而且一般的私立美容养生机构,根本就没有资质做这种项目;什么肝脏、肠道排毒,更是名副其实的骗局,消费者排出来的小软石,既不是结石也不是毒素,而是食物消化以后的自然反应……

有意思的是,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项目,原本瞄准的都是有钱人。美容院和养生馆的从业者,看到不愁钱花的富豪,就趁机推荐此类项目“割韭菜”,能在店里做的就在店里做,店里做不了的,就推荐到其他有资质的机构。

再高级一点的,客人还会被带到海南博鳌等生物疗养基地,享受VIP私人定制服务。澎湃新闻曾经采访一位有过这样经历的消费者,她回忆说自己全程都是懵圈的状态,后来既没看到效果,也没看到副作用。

小丽也提到,自己被介绍去浙江一家健康项目体验基地做生物疗养——熟悉的配方,一样的套路。

资料图。图文无关。

小丽现在称自己被骗,起诉养生馆,孰不知,包括她在内的上当受骗的消费者,可能要对抗的,是一整条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的上游,是一些利欲熏心的专业人士和机构,利用民众对健康的渴望,把一些在医学上根本站不住脚的“疗法”,包装成高大上的养生项目,一旦下游的养生馆美容院把人拉来,就成了“羊入虎口”。

回到杭州小丽一案,她因为轻信销售人员的宣传,花了好几百万,固然自己要负一定的责任,但在这个过程中,店家是否存在夸大宣传、诱导消费、欺骗顾客的行径,还需要当地监管部门仔细调查,做出公正的处置。

除此之外,解决一两个个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整个行业的监管。

作为整个社会消费的新增长点之一,医美、养生等消费医疗产业,这些年发展势头迅猛,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医美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

然而在行业迅猛发展的背后,监管却一直没有跟上。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行业准入门槛低、非法行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问题屡见不鲜,人们对此早就见怪不怪,这些乱象极大地伤害了消费者权益。即便不是像小丽这样沉迷医美养生,普通的消费者进了养生馆,基本上也处处是坑,稍不注意就上当受骗,遭受经济损失。

说到底,对抗医美养生乱象,不能只靠消费者保持清醒、斗智斗勇,更需要监管部门积极行动,对整个行业把脉,严厉打击乱象,用细致的制度和行业规范,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