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最美家庭先进事迹(精选10篇)
事迹材料主要起表扬先进,弘扬时代精神、学习先进的作用。一起来学习有关抗疫最美家庭的事迹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抗疫最美家庭先进事迹(精选10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抗疫最美家庭先进事迹篇1
缪__、瞿__家庭
在疫情防控战场上,有这样一个家庭,妻子缪__,如东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护士,丈夫瞿__,通州区120急救指挥中心主任,夫妇俩有一个十三岁活泼可爱的儿子。他们是夫妻,更是战友,他们在疫情面前相互鼓励,共同构筑阻击疫情的坚强防线。
2021年南京新冠疫情的突然蔓延,7月20日晚上在接到院领导紧急通知后,次日凌晨4点与院内的其他19名战友一起迎着台风“烟花”,星夜出战金陵支援核酸采集工作。她第一时间抵达南京市浦口区后,顾不上旅途劳累,便立即加入当地开展的第二轮核酸采样。8月1日再次从江北转战江宁,车轮战!日夜战!连轴转!连续战斗20天,20名援宁队员采集咽拭子约11万人次。在妻子驰援南京后,丈夫则一人承担了家庭中所有的重担,为了全身心的投入抗疫工作,他每天中午吃方便面充饥,晚上经常十点多才下班到家,夫妻俩仅在夜深人静时通过微信视频互相鼓励,互相加油。
就在缪__驰援南京的第三天,父亲在一次施工操作中不慎从3米高空摔下,导致左侧肩胛骨骨折、肋骨5处骨折,生命垂危!为了不让她工作时分心,年迈的老父亲选择了隐瞒。每每说到这件事,缪__总是禁不住流下眼泪,她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女儿,父亲最需要她的时候没能在病床边照顾他,非常的愧疚,但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伟大的南丁格尔精神。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像他们夫妻一样奋不顾身加入到抗疫“阻击战”中的家庭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与其他同志一起,凝心聚力、团结一致,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抗疫最美家庭先进事迹篇2
朱__、汪__家庭
在共同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有这样一对夫妻,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们一直奋战一线。有过担心,有过迷茫,有过无奈,但他们没有退缩,竭尽所能为这场艰难的疫情防控做出最大的贡献。
朱__,如东县洋口镇中心卫生院一名普通的医生,刚参加工作。疫情当前,他马上变身“大白”参与全民核酸检测工作,和同事们从早忙到晚,汗水流淌在他们脸上,浸湿了衣裳,他们也顾不得擦一下。村民的一声声“谢谢”瞬间让他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当听到县里建了方舱医院的消息,主动请缨支援。
他的妻子汪__在洋口卫生所工作,去年年底刚刚迎来了他们可爱的宝贝女儿。当前防疫工作异常严峻,还在哺乳期的汪__毅然让妈妈辞职回家帮忙带宝宝。产假结束后立即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节奏,她积极的下村督察,督促卫生室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和其他同事一起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疫情防控工作做一份贡献。
他们的父亲石勇,是一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利用休假的时间在卡口当志愿者,对来往的车辆查“二码”,测体温,并记录。以前落下的病根因为站的时间久了开始隐隐作痛,他只字不提,回家翻出膏药默默贴上,第二天又继续奋斗在一线。他总跟儿女们说,党员就是要万事冲在最前面!
抗疫最美家庭先进事迹篇3
曹__、沈__家庭
神州大地疫散花开,海外儿女渴望归来。一场护卫境外返乡人员的战斗悄然打响。为此,南通市成立驻昆山接转工作专班。
2022年2月,曹__与沈__新婚燕尔之际接到了转班的转运任务,在沈__的支持下,他们放弃婚假,丈夫曹__积极投身到疫情转运工作中。到达昆山后,他迅速熟悉工作流程,立刻投入到境外人员回通的转运工作中,在他看来,转运工作不只是“接送员”,也是“协调员”,要负责对刚入境的同胞做好防疫工作的解释和安抚工作。每次有入境的涉通需要转送,他都要随车护送到隔离酒店,与隔离点的同志们做好交接工作后又马不停蹄的返回机场。正是因为他的坚守和付出,守住了外防疫情输入的“最后一公里”,圆满完成南通驻昆山接转工作。
“你安心工作,家里有我。”这是妻子沈__与曹__的约定。妻子沈__是ICU的一名护士,在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预检分诊需要人手,她主动报名参加,做到“进院必检”“检后进院”,对所有进入院区的人员开展严格筛查、预检,坚决守好医院预检分诊第一道关口。“您好,请出示您的健康码、行程码!”“您是否从外地回来?”“您从事冷冻行业?”“身边是否有发热病人?”……这样的话语沈__需要说几百遍,甚至上千遍。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他们俩是千千万万防疫人员的缩影,疫情来临,他们成为了抗疫一线的战士,他们默默无闻、恪尽职守,毅然挺身而出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奉献自己的力量!
抗疫最美家庭先进事迹篇4
童成民,解放军第九四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妻子杨英桂,青海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女儿童显宁,青海省公安厅警察。
2003年,童成民是我省唯一一名奔赴北京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的军医,此次疫情让他直觉抗疫一线需要他,心中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想要再次披挂上阵和昔日战友们一起降伏病魔。然而妻子去年8月份刚刚做了"房间隔缺损"的心脏手术,需要陪伴照顾,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身为高校副教授的妻子,身为共产党员,虽身患疾病,但在国家危急、人民受难之际,仍然全力支持丈夫驰援武汉。女儿不仅支持父亲前往一线,还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参与到公安文联、团省委的抗疫歌曲录制中,用歌声为一线战斗的`医务工作者和人民警察加油鼓劲!
1月25日,童成民,这位31年党龄的老党员,自愿请战逆行,前往一线,立下了"不忘初心、终于纯粹;尽人所能、尊重生命"的誓言。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他是医疗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带领全科人员,用丰富的传染病防控经验和专业知识,精心设计,划分区域,改造病区,分发物资,仅3天就细致完成了所在病区的全部准备工作。从收治患者起,他早出晚归,从"马路边支委,到开展三互活动(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监督)",每天从监督每一位进入病区的工作人员是否严格按要求防护着装开始,同医护人员逐一查房,制定具体的诊治方案,耐心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变化,细心安抚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他所在的感染11科共收治病人113人,全部康复出院,无一人转入ICU,无一人死亡,实现了治疗成功率100%、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妻子杨英桂坚守后方,主动挑起家庭重担,给予爱人最大的支持。她说:"他有他的大爱,我能做的就是给他一个温暖的小家。"认真做好自我防控之余,她用微信向周围同事和亲戚朋友宣传防疫知识,时常提醒大家绝不能有丝毫松懈。每当领导来慰问,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家庭困难时,杨英桂的回答都是没有任何困难,还坚定地表示要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专心救治患者,早日战胜病魔!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私付出和无畏的奉献精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杨英桂、童成民夫妇因爱而行,为爱而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一个普通家庭的小家大爱。
抗疫最美家庭先进事迹篇5
王晓彬是青海省高速交警支队六大队的民警,妻子魏国青是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ICU主管护师,同时也是首批援鄂医疗队的成员。
在武汉新洲区人民医院重症病区奋战的50多个日夜里,魏国青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尽管护目镜因雾霜一片模糊,但她依然努力以最好状态完成每一班工作。她经常不顾喷洒过消毒液的湿滑地面,小跑前进,因为深知每一分钟对患者都十分珍贵。采集静脉血、输液、出入院患者管理……解决所有患者需求,消除所有患者疑惑,正因为她的一往无前,敢于担当,魏国青被批准火线入党。
王晓彬驻守在青海最重要的疫情防控点之一——收费站,这是进入省会西宁的重要交通干道,更是疫情防控的前沿。每日的驻守中,王晓彬除了维护防控点车流、人流秩序,还要做好辖区交通事故的处置,密切配合一线防控人员,做好入宁方向车辆、人员的信息登记和体温测量,坚决做到"每车必查,每人必测"。因为防控工作要求精细,所以车辆通行速度缓慢,很多司乘人员会产生焦躁情绪,他和同事们耐心解释、沟通。
魏国青离家的日子,王晓彬深深体会到她的不易。"女儿辫子怎么梳?""该换什么衣服?"以前件件都不用他操心,如今桩桩都是甜蜜的"小难题"。随着疫情日益严重,王晓彬的工作也日益繁忙,时常顾不上女儿,年近70的父亲便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担:"我的儿子儿媳都在为国家做贡献,家里的困难我能分担,你们好好工作,只有疫情过去了,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疫情来袭,夫妻二人因各自特殊的职责和使命,分别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正是有了家庭做坚实后盾,他们才能安心坚守前线,迎来春暖花开。
抗疫最美家庭先进事迹篇6
邢炳彩,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原青海省妇联主任,曾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优秀妇联干部、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人至耄耋,垂垂老矣,但今年已92岁高龄的邢炳彩同志仍然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自1994年离休后,邢炳彩同志积极发挥余热,先后担任了青海省研究延安精神工作副会长、名誉会长,青海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被省委聘请为青海省党风党纪监督员。作为一名离休老干部,她始终热心关注青海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有力诠释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奉献精神。
2月11日,省妇联机关党委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一个坚定又略显激动的声音从话筒中传来:“我要缴纳特殊党费,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微薄之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这么大的传染病疫情,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作为一名老党员更要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民解愁。我做不了其他的事,现缴纳2万元的特殊党费用于疫情防控工作!”这个声音来自邢炳彩,一个拥有74年党龄的老党员,她坚信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她和4个女儿一直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确诊病例的不断增加、医护人员的日夜奋战,防疫物资的稀缺匮乏,一次次牵动着一家人的心。在女儿们的全力支持下,邢炳彩同志主动联系组织,将全家省吃俭用攒下的2万元作为“特殊党费”上交党组织,用于疫情防控。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一名老党员的家国情怀,更激励了全省更多家庭在疫情防控中贡献“家”力量。邢炳彩一家,用爱党爱国爱民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更为广大家庭树典型、作榜样,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疫最美家庭先进事迹篇7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以来,山丹县离退休干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周德善就是其中的一位。疫情当前,72岁的他不顾自身安危,心里想的依然是人民群众,想着再做点好事实事,做点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
疫情发生后,他主动找到中牧山丹马场丹马社区负责人,要求参加小区的执勤值班工作。他说:“虽然我已经老了,但还可以再做点实事,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在执勤时,他时刻以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协助社区干部认真开展信息登记、体温测量、劝导居民科学防控等工作,热心向社区居民宣传防控知识,工作总结提醒大家及时戴好口罩。
他还主动发挥自身优势作用,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工作。在带头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的基础上,他教育引导身边亲友科学认识疫情、有效预防疫情,正确辨别不实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同时他用稿纸工工整整撰写了一封《致丹马小区全体住户的一封信》,并复印20余份,张贴在小区内醒目的地方,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遵守疫情防控规定,配合小区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疫情传播。
疫魔无情,人间有爱。周德善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默默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党员、老干部对党的无限忠诚,彰显了一名老干部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抗疫最美家庭先进事迹篇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基层卫健工作者身先士卒、挺身而出,站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__,马坡岭街道卫健办副主任,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干部,疫情防控工作中默默无闻的一名工作者,春节期间每天坚守在基层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责任。
万家团圆时,她赶赴防控一线
2020年的春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被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本应和家人团聚的春节假期,因为疫情蔓延,__大年三十晚上只在家简单吃了几口年夜饭,就匆匆赶回街道开始忙碌的工作。
受疫情影响,根据工作要求,__白天需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下到村、社区入户排查,晚上又回到办公室加班加点汇总统计各类资料台账,经常加班到深夜,饿了就用泡面填肚子。她淡淡的说:“这都是应该的。全国都在抗击疫情,基层卫健部门是主力军,这是我们职责所在,这些基础工作我不做谁做?”
舍小家为大家,她时刻坚守岗位
__家中有两个老人、两个小孩,以及几年才能回家、平时过春节都在部队服役的老公。“说实话,家里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需要服药,孩子年纪小也需要照顾,老公更是难得回来过一次年,不能好好陪家人内心挺愧疚的,也感谢他们的理解支持。”提到家人,__心中满是歉意。
最近一周,她每天都是小孩睡着了还没回家,小孩还没起床就出门,完全失去了陪伴家人的时间。有时候被口罩勒出红色的印记,凌晨到家稍作调整,第二天清早又打起精神继续投入工作。身边的同事都感慨:“疫情来了,她根本没时间顾上家,想的都是保障防控工作、保障居民安全、保障同事安全。”
平凡岗位上,她牢记党员身份
2019年12月,__正式转正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对此她表示:“刚刚转正就投入到了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现在正是我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主动作为的.时候,也是对我最好的考验。”
如今,在她的感染带动下,马坡岭街道600余名党员共同参与,让党旗飘扬在防控一线,通过网格化防控措施,责任到人、联系到户,对辖区所有居民户开展地毯式排查和登记,确保防控措施落到每个社区、每个村组、每个家庭,全方位织密防控网络,并广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倡导群众不聚会不串门,配合排查做好防护,以积极心态和科学方式防范和抵御疫情。
最美逆行,初心永在。马坡岭街道还有很多像__这样的基层“逆行者”,以责任和担当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了筑牢城市防线,保障辖区居民的健康及衣食住行,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坚守岗位,以必胜的决心打好这场抗疫战争。致敬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每一位逆行者!
抗疫最美家庭先进事迹篇9
“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1月26日大年初二接到任务后,__交通运输分局__站长__就没有离开过疫控卡点工作岗位,直至1月30日上午11时发生心梗晕倒。
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按照__区统一部署,1月26日上午,__交通运输分局负责协调设立公路交通疫控卡点。接到任务,__主动请缨去辖区内最远、情况最复杂的伍明高速服务区。作为卡点的负责人他一边组织卡点值班室活动板房搭建,一边协调解决工作人员的饮食、休息,防护等问题。他亲自制作登记本、卡点指示牌等保障用品,组织卡点工作人员召开现场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卡点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大家要严格按照要求逐一登记过往车辆和人员,协助医护人员测量体温,严防死守疫情的扩散。在没有隔离服和防护服的情况下,__总是抢在其他的前面,去询问来往车辆的情况。卡点任务较重,人员有限,执法人员按照24小时轮班制,公众号逍遥文稿整理,但__心系疫情防控,从年初二到大年初六没有离开过伍明高速服务区疫控卡点,吃住全在卡点上,卡点条件有限,累了就只能和衣而卧,饮食只有简单的快餐及方便食品。
鉴于__服务区的车辆流动较多,工作量较大,局领导按排伍明交管站站长王峰协助他工作,初六上午八点本该他下夜班,他向王峰交接了相关工作后并没有离开岗位,上午十点左右连续奋战了近百个小时的感觉胸闷、气喘、出冷汗,他也没有和同事们说起,只是说王站长来了,有人掌舵了,他就可放心下班了。他还说从年前到现在忙着工作都没有时间回家看看生病在家的老父亲,准备回家洗个澡换件衣服去给老人做顿饭,陪陪他老人家。可是上午11时,刚到家的__便晕了过去,家人急忙拨打120,将他送往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抢救。由于救治急时,手术也非常成功,目前已脱离了生命安全,正在icu病房进行密切观察。经诊断,__本来就患有高血压,又因长时间熬夜、工作劳累,这才导致突发下壁心梗。
得知__生病一事后,__交通运输分局领导立即赶到医院进行探望,并及时向区政府、市局领导进行汇报。苏醒后的__仍不忘向前来探望的领导询问疫情防控一线工作情况。
在日常工作中,__作为__交通运输分局治超站站长,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就长期坚守在工作一线默默耕耘,不计名利,踏实工作,经常熬夜加班。面对疫情,他更是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用极短的时间就协调建好4个疫控卡点16座活动板房,做为值班室、休息室、隔离室使用,保障了卡点防控工作的开展。__的工作也赢得了过往车主旅客、服务区同仁和兄弟单位同事的一致称赞。__用行动彰显了交通人的爱岗敬业、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光荣形象。
疫情来袭,还有许许多多的交通执法人员,明知前路凶险,他们却依旧义无反顾地“逆行”,坚持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坚守着人民生命安全的防线。
抗疫最美家庭先进事迹篇10
“妈妈,你在家陪陪我们吧。”这是__镇官垛村民调治保主任__在这个春节期间听到最多的话语。__有两个女儿,15岁的小女儿上初一,19岁的大女儿上大一,一年回来两三次,春节回来本想着可以一家人其乐融融,但大年初二一大早接到疫情防控指令后,__立刻放下碗筷,奔赴前线,而这一去,便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别的家庭都在享受团聚的喜悦,她却逆行到最危险的一线,这让两个女儿很不解。
从大年初二开始,__始终走在抗“疫”工作的第一线,每天骑着电动车挂着喇叭在村里进行宣传,给高风险地区归乡人员上门量体温,走访了解他们在家隔离情况,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健康提示和通告,劝阻麻将馆、农家乐等聚集场所暂停营业……她的工作每天都安排的很满,遇到情况她总是冲在最前面,有时候值班到深夜,两个女儿很担心母亲的安危,每次发来的关心微信她只回复六个字:妈妈很好,放心。其实她想说的话还有很多很多。
大年初三的晚上,天气很冷,__得到消息,有一户村民不听劝阻,想要大办丧事,她赶忙和村委会两个人登门说服,通过三个多小时的沟通,终于说服了前来吊唁的亲朋,周围的村民得以安心,纷纷给村干部们竖起大拇指。
2月1日的深夜,两个女儿已经好几天没有看到妈妈了,一直坐在客厅等着,直到夜里11点多,她们看到妈妈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本想本能的扑向妈妈抱抱她,但__迅速把门关上,不让两个女儿靠近自己,她也想抱抱两个女儿,但是她知道她不能这样做,她让两个女儿赶快去睡觉,自己默默的擦掉眼角的泪水。女儿们知道,这是安全距离,饱含母亲对她们的爱。
__说这个春节陪女儿的时间几乎为零,她心里对不起女儿,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村干部,这种关键时刻,亲情必须排在后面,人民群众的安危才是首位的,这些天她时刻奋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前沿,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入党誓言,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她把防控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里,身体力行与群众一起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