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抗疫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

   日期:2023-08-13 12:43:08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3    评论:0    

抗疫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5篇

做好公民、敬畏自然、懂得担当,是我们抗击疫情的“良方”,也是人生路上至为珍贵的财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抗疫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抗疫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篇1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璀璨星空中一颗颗渺小的星星,虽不能照亮漆黑的夜晚,但也能带来希望的光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茫茫大海中一滴滴苦涩的海水,虽不能身载巨轮,但也在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他们默默付出,不求回报;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们是谁的父母,又是谁的.儿女;他们走在最艰苦的抗击疫情充满荆棘的道路上;他们……

而她,很荣幸成为这支抗疫军队中一名普通的战士!

她是来自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急诊科的护士苏科,女,25岁。自2016年6月毕业开始工作于包头市青山区糖尿病202医院妇产科,于2017年6月考入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急诊科,急诊科工作期间,她工作认真尽责,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努力工作,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于2020年1月24日递交援鄂请战书,于2020年2月4日凌晨接到命令并于当日抵达武汉,稍作调整,她便投入到一线战斗中,利用休息之余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于2月6日正式开始江汉方舱医院的护理工作。

在江汉方舱医院工作中,她认真遵守医院的各项工作流程及工作纪律。在工作中累计进舱17次,采集血标平50余次,完成护理文书记录70余份,并收到患者的感谢信。其中一位患者是一位年轻的女患者,刚来时闷闷不乐,每天只呆在自己的床上发呆,不与任何人交谈,当她看到后给患者做心理护理辅导,从与患者的聊天中得知,新冠疫情导致患者全家5口人全部不幸被染,包括89岁的爷爷在内,在此期间结婚6年好不容易怀孕的这位患者,也不幸流产。到达方舱治疗的这位患者正在坐“小月子”阶段,爷爷也住进重症ICU,医生通知家属签属病危通知书都无人能达,突如的灾难对这位女患者打击很大,但是现在这位患者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也逐渐走出阴影,变得越来越开朗。2月17日她出院了,患者说说感谢苏科义无反顾来到这里,给他们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希望苏科可以早日平安的回家,苏科也希望这位患者与患者的家人们早日走出阴影,身体赶紧健康起来,希望武汉的春天赶紧到来。

身为一名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苏科应该冲锋在最前面,这是苏科的责任之所在,也是所有医护人员的初心和使命。

苏科努力着,坚持着,期盼着,渴望着。

苏科是战士,她们是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她们更是中国人!

抗疫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篇2

在第八批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里,有一位烧伤外科医生,他就是被队友亲切地称为“逆行烧伤人”的魏伟。“魏伟是我指导的70余名硕、博研究生之一,毕业后供职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现任副主任医师、专业组组长。”他的导师骄傲地说。

此次出征武汉,魏伟主动请缨,和导师一起成为第八批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逆行烧伤人”。

魏伟的母亲身患癌症,病情危重,经不住打击,魏伟就瞒着父母报名,请缨出征武汉!他把病重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留给了妻子。妻子是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教师,里里外外承担着巨大压力,但她坚定支持丈夫出征武汉。送行时两人深情相拥,令人感动!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病病房里,魏伟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进去就是几个小时不出来,查房、下医嘱、查体、观察病情变化,还要和病人沟通、安慰……常常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衬,甚至出现头疼、头晕等缺氧的症状,但他总说,再苦再累他也要坚持,因为那么多的新冠疫情病人需要自己!一次,魏伟从重症病房出来,发现手机上有十几个家里的未接来电,他的心一下悬了起来,咚咚直跳,是不是妈妈病危了?电话回拨回去,证实了他的担心。他心急如焚,内疚感油然而生,作为医生不能亲自照顾病危的母亲,实在是对不起养育自己的亲人。

但他身在武汉抗疫最前线,只能将担心和愧疚深藏心底,把对亲人无限的爱化作巨大的力量投入到新冠病人的救治中。魏伟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危,亲人们的理解和支持是他在前线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医院党委和科室的关怀下,魏伟的母亲危重的病情发展得到控制。他知道再也无法继续对父母隐瞒自己的行程了,通过视频,魏伟告诉父母他在武汉抗击疫情最前沿。看见病危的母亲、年迈的父亲、憔悴的妻子,他再也止不住内心的悲痛,潸然泪下,泪水打湿了衣襟。

但是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的医生,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舍小家为国家,把对亲人的爱投入到新冠疫情病人的救治中去,这是无私的爱,是感天动地的人间大爱。

魏伟所在的救援病区是新冠疫情重症病房,病人病情危重,常会出现各种复杂并发症,处理起来异常困难,魏伟就利用他烧伤重症救治经验,结合新冠疫情的发病特点综合救治,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他所在组经治病人的死亡率为零,得到了属地医院的表扬。作为一名党员医生,经过这次大疫的洗礼,魏伟更加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争做一名党和人民信任的白衣战士,随时听从党的召唤,决心为党和人民的健康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抗疫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篇3

疫情初期,武汉就诊发热病人突增,各大医院不断有医务人员感染,急诊科成为重灾区。然而武汉第三医院感染的医务人员相对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护士感染。董芳的职业敏感,保护了许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陈伟工作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现几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诉了董芳。董芳同时参加了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的培训,培训时说不明原因肺炎是一个呼吸道的疾病,没有确定人传人。但董芳敏锐地感觉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类似于肺结核。于是她马上第一个向医院申请给ICU配N95口罩、防护服和空气消毒机。ICU病房原来是大通间,董芳又想办法改造成隔离病房,安装了56台移动灭菌站。她在全院第1个培训N95口罩和防护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视频学习,严阵以待。

“我感觉这就像打仗一样,得先把战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话就会暴露在流弹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没有办法去战斗。”董芳常对科室的同事们说。

董芳自己也几次踏上了生死线。

最危险的事发生在2月24日,天较闷热,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疫情病人,防护服穿了好几层,满头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里。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内层全部打湿。她一吸气,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让她快要窒息,脑袋一阵晕眩。董芳赶快让其他医生接手,而她必须马上从10楼下到1楼清洁区才能脱防护服。她不敢跑快,因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来,便有被传染的危险,因为10楼和电梯里都是污染区。等电梯时感觉很漫长,电梯上到3楼停一下,在8楼又停。饱受煎熬的她感觉没法呼吸,终于等到电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钟,但她还是坚持按顺序脱防护服、鞋子、护目镜、外层口罩,每一个步骤完了都进行手消,最后摘下N95口罩时,董芳长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疫情病人呼吸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种可怕的感觉?”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抗疫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篇4

他是武汉的守护者,常青街环境卫生管理所所长黄友军,凌晨3点就起来扫大街,记者碰到他时,他已经连续工作了6个小时。如今站在危险第一线的除了医生,就是他这样的环卫工人。“垃圾里满是病菌,但垃圾箱是我们的主战场,把垃圾处理妥当,才能真正为大家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特殊时期,不容退却,从疫情开始后黄友军和妻子,就再也没回过家,“不敢回家,只能住酒店,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担心孩子吗?”“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尽快渡过难关,到那个时候,我们一家人,就可以热热乎乎地吃个团圆饭了。”说话间,照在黄友军脸上的阳光,像极了春天。没有人想做英雄,为的是问心无愧,我是武汉人,武汉我守护!

抗疫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篇5

17年前,钟南山教授领军抗击非典;17年后的这个冬季,84岁的他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这位当年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老人,再次成为绝对的超级明星、全民偶像。他的言谈举止令全网疯狂刷屏,令无数人为之振奋与动容,很多经常看偶像剧的女性朋友都说:没想到被一个老爷爷圈粉,毫无抵抗。

84岁,在这个绝对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龄,支撑他出山,承担如此大的身体与精神负荷的,绝对是医者仁心和国士风范。84岁高龄的钟南山,是一位长者,一位医者,一位仁者,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一位老师这样概括:知识渊博,专业过硬;悬壶济世,心怀悲悯;勇于担责,敢说真话;义无反顾,不怕牺牲;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我们一直在寻找读书之用,教育之本,或许这就是吧。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