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河南实践
三门峡百里黄河生态廊道美景如画。近几年,河南不断改善沿黄生态环境,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还带动一批文化旅游项目的发展,让黄河成为河畅、岸绿、景美,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谭勇
生态环境保护,既是“国之大者”,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今天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发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号令,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阐释、新发展,为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说。
新时代十年来,河南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约37.3%,以年均1.3%的能源消费增幅保障了年均7%左右的经济增长,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生态环保的“中国版图”上,锦绣河南色彩斑斓。
如今阔步迈向新征程,未来3年,河南要全面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河南建设取得新成效。
怎么干?省委、省政府提出: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走出生态大省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我省将积极落实《河南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进美丽河南建设生态实践,生动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主要包括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等。在具体实践中,河南将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突出抓好“十大行动”,着力解决制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结构性、根源性问题,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美丽河南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是重头,减污降碳则是源头治理的“牛鼻子”。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河南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从协同推进生态保护源头控制、能源领域减污降碳、工业领域减污降碳、交通领域减污降碳、其他领域减污降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碳排放管理体系、试点示范活动开展、执法督察考核建设10大方面,提出28项重点举措,推进我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成为新时尚。从点滴做起,做好垃圾分类,绿色低碳出行,实行“光盘行动”,每一个人都争做低碳生活的实践者、行动者、引领者。
共绘美丽河南新画卷
□河南日报评论员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这“五个一”,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牢记嘱托、践行使命,我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河南。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主任的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文件,全省上下形成了党委统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2022年比“十三五”初全省PM10和PM2.5浓度分别下降37.8%、37.7%,I-III类国控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4.5个百分点;累计创建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7个省级生态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河南越来越动人。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12369举报电话“全省一号通”;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生态补偿制度,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保信用评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将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全过程的路径越来越清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久久为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今年7月,我省印发《河南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未来三年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主要目标,并提出重点领域“十大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中原大地一定会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绿色制造满中原
●“十三五”期间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
累计下降35.77%
超额完成原定目标
●去年,全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清洁能源发电量
分别增长16.2%、51.7%、42.8%
清洁可再生电力(水电、风电、光电)
发电量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比重已超过15%
低碳生活成时尚
截至今年6月底
●郑州市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9.92%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1.37%
●全省建成生活垃圾焚烧设施69座
焚烧处理能力6.86万吨/日
●餐厨垃圾处理设施45座
处理能力2963吨/日
大美中原换新颜
截至目前
●我省有345处各类自然保护地
有效保护了全省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
●全省森林面积达418.67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25.07%
●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3.26%
生态状况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