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王冰珂
近日,神话电影《封神》正在热映,这是导演乌尔善历经10年打磨的系列电影《封神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电影中的故事内核主要来自于明代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虽然故事来自于神话传说,但是电影的历史背景却是基于“武王伐纣,周人代商”的史实。
古代殷商文化的核心区域就在如今的河南地区,电影中的多处细节也体现了当时的殷商文化,很多服装道具也来自于真实的文物形象。
电影里西伯侯姬昌帽子上佩戴的玉鹰,就与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商代玉鹰一模一样。这只玉鹰是展翅高飞的姿态,身上还有勾云纹,而在河南的平顶山博物馆也有一只西周晚期的白玉线雕鹰,这两只鹰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诗经》里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人以鸟为图腾,在河南平顶山这块土地上的古应国人,以鹰为图腾,承袭商代遗风。
这两只玉鹰都是使用了线雕工艺,用线条勾勒出鹰的身形。这只白玉线雕鹰,是1986年在位于平顶山的应国墓地1号墓出土的一件鹰形玉佩,用新疆上等和田玉雕刻而成。玉鹰的出土揭示了应国先民是以鸟为图腾的氏族,而在古文字中,应国的“应”字与“鹰”字为同一个字,所以平顶山又称“鹰城”。
应国古墓的发掘,弥补了史书上应国历史记录的空白,也让古应国的历史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公元前1122年至公元前1120年间,西周武王姬发封四子姬达为应侯,尔后立国为应国,在如今河南省宝丰以东、鲁山东南,包含平顶山市区、叶县、郏县、襄城一带。子孙以国为姓,以鹰为族徽,姬达更名为应叔,成为应氏太始祖。应叔等先祖们在应国历经430余年的治国安邦,创造了西周时期应国的辉煌历史,也为平顶山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