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洞村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场参观数字养殖,前往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品牌建设,到三产融合中心详细了解产销对接……近段时间,华南农业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田野工作室前往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访谈、参观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了解连山产业发展情况,并针对连山产业发展的现存问题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建议。
参观丝苗米产业园展示区。
参观三产融合中心。
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重中之重的认识,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田野工作室多次前往省洞村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场进行实地调研。该示范场以华南农业大学科学团队提供的技术为理论指导,在继承黑山羊传统养殖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政府的政策支持,对原有羊舍进行改建,应用先进养殖技术及设备,实现现代化数字养殖。基于标准化的智慧养殖模式,连山黑山羊养殖产业成了当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在连山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壮瑶家香”产业园,大学生们进行实地参观调研。该园充分发挥连山“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生态优势,实行天然无污染、绿色健康的有机水稻种植,依托云上连山数字农业、智慧工厂、农产品一键溯源等平台,不断强化品牌建设,增强农业竞争力,充分把资源优势转换为品牌价值,打造了独特高端的丝苗米品牌。
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链路是怎样形成的?带着问题,田野工作室人员前往连山三产融合中心调研,并以连山产业振兴为主题开展交流讨论会。经过一系列交流、参观,田野工作室成员基于三产融合中心的典型示范及现有成果,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模式供参考。首先,要尊重连山本土特色品种,努力挖掘本土特色农作物的独特价值;其次,在农产品加工上要应用领域的前沿技术,通过科技赋能发展数字农业;最后,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要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巧妙运用新媒体强大的宣传力和广大网民惊人的购买力实现产销有效对接。
通过对连山特色产业的调研,团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物质基础的重要性。田野工作室建议,要巩固、加快连山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的发展进程,应大力推进政府、高校、企业间的合作对接,以此发挥人才驿站的对接作用,让人才驿站在就业创业指导、人才招聘、创新创业培训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要挖掘亮点、凸显特色,盘活连山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地方特色,发展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新业态,以产业引领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连萱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黄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