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8月18日电(唐弢、王力中)末伏时节,草木葱郁。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农村,处处感受到人勤村美百业兴的气象,新乡贤、新农人等在各自领域内,发挥聪明才智,推动乡村振兴。
走进浙江德清绿色阳光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的智能大棚,10多名农妇正忙着整理叶绿花红的红掌。“这里工作稳定,而且劳动强度不大。”村民李连英告诉记者,如今自己一个人管理一个温室大棚,里面的花卉有一万多盆,一年能拿到5万元左右的收入。
20年前从武汉来德清协助筹建农业生态公司的负责人吴志广,没想到会就此在德清安家。“公司180多人的员工中,有120多名是附近村民。我们还结对帮扶了20户困难家庭,让他们在家门口就实现‘顾家赚钱’两不误。”吴志广说。经过多年发展,这里现在已成为德清鲜切花主产区。
青虾养殖是德清县的优势富民产业,养殖面积达10万亩,产值7亿元。眼下正值收获上市前夕,跟往年不同,今年的虾塘更显忙碌。
“今年上半年虾苗销量达10亿尾,同比去年增长40%。”位于德清县下渚湖镇的浙江水产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婧说。2020年,徐婧从金融跨界农业,专门研究虾类近亲繁殖、品种退化等种质资源瓶颈。
徐婧充分发挥所长,在浙江首批“数字渔场”暨罗氏沼虾数字化养殖基地里,探索智慧繁育种苗,采用数字化农业技术对水源、温度、空气、病害等关键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实现了从育苗到销售的全周期智能化、信息化、可溯源,进一步提升虾苗的效益。
“育苗场参照工业工厂的模式去运作,每个育苗棚就是一个车间,虾苗就是我们的‘工业化产品’。”徐婧对着电脑查看账本说。
如今,下渚湖沼虾品牌已经走出浙江,获得了福建、江苏等省养殖户的肯定。3年来,下渚湖虾苗良种推广养殖面积近12万亩,直接受益农户达3000余户,养殖户亩均效益最高可达1万元以上,较普通虾苗养殖增产30%以上。
沿盘山公路从德清县莫干山镇向西北驱车数十里,眼前豁然开朗,四面青山的仙潭村便映入眼帘。这里游客人头攒动、村民喜笑颜开。
40岁出头的村民徐郎跃,热情地招呼游客。在外闯荡10余年,如今回来和合伙人一起投资开起了民宿。他笑着说:“我从小在乡村长大,对乡村生活倍感亲切。看到家乡环境变得这么好了,就决定回来开民宿了。”
仙潭村党总支书记沈蒋荣介绍,如今,村里已有民宿166家、餐厅10家、咖啡馆7家、帐篷营地3家,还有烧烤店、奶茶店等业态。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之前的3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55万元。
2021年年底,仙潭村还跟浙江省之江剧本创作研究中心“搭上了线”,成了“编剧村”。“我们吸引导演、演员来村里取景拍摄,依托名人效应,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沈蒋荣说。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