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广州花都:农村土地“转”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日期:2023-08-18 21:00:21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11    评论:0    

原标题:广州花都:农村土地“转”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近年来,广州市花都区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围绕建设临空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引领地,着力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全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约20.3万亩,流转率77.35%,流转均价由原来的1475元/亩提升到1630元/亩,增长10.5%。花都区被评为2022年“促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的区”,获市级督查激励。

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土地“转”起来

花都区高度重视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工作,成立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实现跨部门联动推进,明确年度全区农用地规模流转任务并分解到各涉农镇,健全定期例会调度、督导检查等机制,持续有力推动、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确保按时保量完成规模流转任务。

一方面,强化政策保障,制定《花都区推动集体农业用地流转补助奖励办法》,区级安排财政资金对经营主体和经济联合社给予三年补助,加大对流转主体补助和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截至目前,计划发放补助奖励超过900万元。

另一方面,聚焦改革创新,落实《花都区深化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八项措施》,推进国有企业和村集体合作开展土地流转、开发建设,推动承包农户、经济合作社土地经营权统一委托经济联合社依法上平台交易流转,引进优质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引进广州中植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德裕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红盒子庄园(广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打造34个200亩以上连片规模流转项目。全区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60家,面积千亩以上企业近20家,带动就业超7.2万户。

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产业“兴”起来

土地流转为农业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通过集中连片经营,花都区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着力发展壮大蓝莓、西洋菜、鳗鱼、预制菜等特色产业,做强做优精品花卉、现代渔业、绿色果蔬、生态畜禽等现代智慧农业产业集群,实现集约化规模化设施化生产经营。

目前,全区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加工)基地39家,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今年上半年,全区农业总产值39.23亿元,同比增长5.6%,列全市主要涉农区前列。

以蓝莓产业为例,花都自主育种的蓝莓具有产量高、品质高、效益高等显著优势,发展潜力巨大。通过推动智都和中植、德裕等农业企业强强合作,带动5037亩蓝莓产业用地规模流转,花都蓝莓产业两年时间发展壮大至7000亩。如今,“花都蓝莓”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绿色食品,成为花都的一个“金招牌”,一个集蓝莓种植、研发、研学、精深加工于一体的蓝莓全产业链正不断完善。

以土地流转为契机,花都区不断强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目前全区在建及已建冷库总容积200余万立方米,总容量位居全市前列,打造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2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1个,花都蓝莓、花都彩虹鲷等一批全国名优特新产品、“三品一标”和“粤字号”产品99个。大力培育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花漾年华”“乡约古韵”“水墨丹青”等新乡村示范带成为市民休闲微度假的热门打卡点。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富”起来

通过整合土地,将优势资源连片流转,促进村企深度合作,为花都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发展蓝莓产业中,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联农带农作用,积极探索“国企+民企+农村集体”利益共同体经营模式,将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留给产地、留给农民。“过去蓝莓基地所在的村集体土地都是零零散散出租给一些小农户。”花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发展蓝莓产业推动农村土地规模流转,不仅使基地土地年租金每亩翻了一倍,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每个岗位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直接或间接增加集体收入超千万元,对带动周边群众就业、促进村集体增收致富效果明显。

产业兴,乡村旺。花都区不断盘活土地等资源要素,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做大农民共同富裕的“蛋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领航、锦华、禄仕等加工龙头企业和镇、村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助推企业发展和农户增收。

狮岭镇马岭村通过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引进马岭观花植物园、原乡风情小镇等项目,大力发展花果产业、精品民宿、车尾箱经济等,成功打造出集民宿群落、美食街、灯光夜市等业态为一体的喜花里活力休闲港,去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三年翻了两番,村民分红翻了三倍。

梯面镇五联村盘活撂荒地,引进红盒子庄园(广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打造了近600亩集山水西洋菜、有机水果冬瓜、灵芝等特色优质农产品智慧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文旅项目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聘请村民负责田间管理、采摘、分拣和包装,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就业超1.8万人次。“企业进来了,我们有工作、有收入,一年收入有八九万元,很满足!”五联村村民刘大哥笑着说道。

南方+记者 周甫琦

通讯员 花都区农业农村局

【作者】 周甫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