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南海新型农村社区示范村居齐聚大沥大镇,聊了什么?

   日期:2023-08-19 00:41:01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7    评论:0    

原标题:南海新型农村社区示范村居齐聚大沥大镇,聊了什么?

新型农村社区示范村居怎么建?南海给出了答案。8月18日,南海区委副书记李伟成带队,南海各镇街以及22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村居负责人一行,对顺德区陈村镇仙涌村、禅城区南庄镇紫洞村、南海区大沥镇大镇社区进行了实地考察,重点学习乡村振兴示范村居以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工作经验。

在随后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居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南海明确要以创建新型农村社区试点示范标杆为抓手,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集中资源力量,打造乡村振兴优秀村居的“第一方阵”。

南海在大镇召开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居建设工作推进会。孙景锋 摄

示范村建设要兼顾基础标准和特色标准

推进会上,大沥镇大镇社区、九江镇下西社区、西樵镇儒溪村作为新型农村社区示范村居代表,分享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居的工作亮点和经验举措。

作为“东道主”,近年大镇在人居环境整治、社区治理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5年,大镇社区班子就对辖区3.5平方公里进行整体规划,贯通优化了村内路网,配套建设了公园、球场、停车场等设施,让生产生态的空间更加集聚。为了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大镇对标城市楼盘管理,把每个村当作一个小区,通过自己做环境、做服务、做配套和管理,使得物业得到了升值。

大镇成为南海首批新型农村社区示范村居。孙景锋 摄

下西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积极构建环境治理新格局,以文化赋能打造高品质生态宜居社区,借助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探索“蚕房+”的新型发展模式,积极搭建休闲旅游消费新场景。

儒溪村近年深挖本地特色文化,在硬件上因地制宜推动了一批项目建设和提升,在软件上通过打造五支队伍,多方聚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一系列成果。

三条村居对乡村振兴的探索,是南海推动新型农村社区示范村居建设的注脚。为了深入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强化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去年6月,南海印发了新型农村社区创建工作方案,着力推动一批基础较好的村(社区),打造成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新型农村社区示范村居。

何为新型农村社区示范村居?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伟海介绍,新型农村社区示范村居的建设需要抓好基础标准和特色标准两项标准。

其中,基础标准涉及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维度,要求示范村居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美化提升,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形成“自己家园自己建”的良好氛围,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基础标准之外,结合南海220条村居的不同特点,新型农村社区示范村居的建设还设置了六个特色标准,包括城乡融合型,通过承接城市功能外溢,借助城市化带动乡村建设;古村落活化型,要求古旧建筑得到保育和活化,乡村历史文化内涵得到挖掘和传承;农文旅融合型,通过推动乡村资源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呈现以文塑农、以旅带农的发展效果;生态宜居型,要统筹保护山水林田湖草,做好“添绿”文章;和美善治型,要求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凸显;现代都市农业型,要求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现代都市农业新模式、新业态,农业产业基本实现集约化、设施化、工厂化和规模化。

对照标准,接下来南海将按照全区222个涉农村居中占比10%的比例,用三年时间高标准打造2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居。

大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效。孙景锋 摄

集中资源打造乡村振兴优秀村居“第一方阵”

“在场的村居就是南海乡村振兴工作的‘优秀代表’,尽管成效明显,我们也要看到,对比全国标杆先进,以及与周边的‘明星村’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推进会上,南海区委副书记李伟成表示,希望各村居对先进经验要虚心借鉴,把别人的好做法运用起来,以坚定的决心、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积极投入乡村振兴示范村居建设。

李伟成表示,南海正以创建新型农村社区试点示范标杆为抓手,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希望通过推进会进一步统一区镇村共识,集中资源力量,打造乡村振兴优秀村居的“第一方阵”,把一批基础较好的村居打造成为展现“百千万工程”成效的“直观窗口”,呈现农村“一村一品”和生态保护修复的“融合载体”。利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各镇(街道)要聚焦农村生产、生态、生活、文化、治理五个方面现代化,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细化创建工作方案,力争用一年的时间推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居建设工作见成效,打造各具特色、具有标杆效应的典型样本;再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推动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再上一个新台阶。

他表示,乡村振兴示范村居建设要规划先行,突出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做法;突出文化赋能发展,深入挖掘本土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串联生态、人文、美食等资源,讲好独特的乡村故事。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建设过程中,各村居要坚持统筹兼顾,既要注重“硬件”建设,有好看的“颜值外观”,也要重视“软件”塑造,拥有“深厚的内涵”;坚持村社为主体,利用好提留的乡村振兴建设运维基金,推进一批示范性工作,进一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新的经济功能,增强乡村的发展活力;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成效。

南方+记者 孙景锋

通讯员 黄家文

【作者】 孙景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