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研究表明,农村正在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排放源,农村低碳正成为碳排放研究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外一些研究开始关注农村能源消耗和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和零碳战略问题。但是研究较多的是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与农业系统碳排放,如农村木材、牛粪、稻壳等生物质能源燃烧和传统炉灶改进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对农村社区整体碳排放贡献因子清单与零碳农村社区营建上仍有缺陷。
四川农业大学青梧团队依托“双碳”目标、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实施与党中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背景前往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混撒拉村、盐边县昔格达村、米易县龙华村三大四川省零碳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进行调研,针对现有零碳农村社区现状与问题进行调研。
学政交流,了解村落发展现状。
7月10日-7月17日,青梧团队先后与攀枝花市仁和区混撒拉村村支部、仁和县昔格达村村支部、米易县龙华村村支部进行洽谈,从农业产业现状、林地亩数现状、作物花卉碳汇现状、人口户数基本概要、村落发展脉络、公共基础设施现状等多个层面进行村落内部了解。
图1:青梧团队在混撒拉村与混撒拉村村支部工作人员合影
多层面结构装置齐发力,推动乡村零碳设施新发展。团队成员对三个村落进行走访,通过村落内部官员介绍与讲解,深入了解到现有村落内部的减少碳源装置的使用情况,并针对各村落讲解与实地拍摄照片进行汇总整理出现有装置使用使用现状图片,进而瑞东团队的下一步研究与分析,为零碳农村社区的研究奠定夯实基础。
图2:青梧团队在混撒拉村实地调研所得出村落使用的现有装置
图3:青梧团队在昔格达村实地调研所得出村落使用的现有装置
图4:青梧团队在龙华实地调研所得出村落使用的现有装置
深入村庄,了解村民生活现状。
在了解村落内部发展的同时,团队成员通过无人机技术对村庄内部现有林地、建筑、规划等方面进行测绘与影像记录。借助村庄内部的现有规划与图底关系进行整理,了解村庄内部局部与整体的碳排放关系。针对局部的建筑现状,团队成员通过黑体温度计、风速仪、湿度计、测距仪对村庄内部房屋进行绿色建筑指标计量,力求针对村庄内部典型建筑的绿色建筑现状进行多维度了解。
图5:青梧团队成员在昔格达村民宿内调研该建筑的绿色建筑指标
图5:青梧团队成员在昔格达村民宿内对建筑进行测绘
为进一步了解村庄居民的生活工作中的碳排放现状,团队成员依托农房建设、交通系统、能源系统、废弃物处理、农产品发展运用、旅游产业现状、自身家电能源标准等多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零碳农村社区内部的碳因子清单与碳排放现状,为后续进行碳排放现状提供数据支持。
图7:青梧团队成员在龙华村与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图8:青梧团队成员在昔格达村与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团队通过8天的实地调研,通过实地了解与认识到现有的零碳农村社区的发展现状与居民的生产生活概况,并为后续团队进行零碳农村社区研究奠定了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