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和光
视频 | 庞珊
近日,市民高先生向媒体反映,8月21日,他为家中两位老人订购“吉祥航空”机票,其中一个乘机人姓名输错了一个字,需要变更。哪知改一个字要收100元。对于这样“张口就来”的改名费,他难以认可,希望航空公司作出合理解释。
对于高先生的质疑,吉祥航空回应称,公司制度就是这么规定的。
不查不知道,这家公司的《旅客姓名变更规定》,对乘客改名要求得非常详细。细致到要改的名字是前鼻音后鼻音,还是卷舌平舌,外宾或少数民族的名字错了几个字母……哪些能免费改,哪些必须花钱,条条框框,非常严格。
航空公司一丝不苟,乘客却未必买账。改动一个字,明明就是工作人员的举手之劳,竟然要收费,高先生的不解,也是很多乘客的心声。
实际上,更名要收费,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各大航空公司,包括在线订票平台、票务代理公司,要求虽然不一样,但总体分为两类。
一类就是吉祥航空这样的,要求乘客付费修改,20元/50元/100元价格不一,甚至于此前还有航空公司要求乘客退票重新购买,而退费就要收取一大笔手续费。
就在上个月,有媒体报道,旅客张女士在第三方平台花1万多元,买了两张北京飞爱丁堡的机票。买完票后发现名字写错,联系平台修改,平台称航空公司拒绝修改,需要退票重买,扣掉手续费后,两张票仅退款462元,张女士1万多元的机票,相当于打了水漂。
还有一类,虽然不收费,但是流程非常繁琐,需要乘客申请、上报审核,航空公司同意后才能修改。
不管收不收费,一旦输错名字,乘客改起来,都是大费周章。因此,这么多年来,时不时就有乘客抱怨这是霸王条款。
事实上,2018年民航局发布的《关于改进民航票务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
航空公司要为旅客错购机票(例如姓名书写错误、重复购票等)提供免费补救措施。
资料图。图文无关。
在界定旅客错购情形时,应当把握合理且包容原则,对于航空公司无法证明旅客非错购情形的,均应视为错购,并提供免费退票等服务。
从这条规定来看,对乘客收取更名费,或者要求乘客退票后再买,都是违规的,有变相创收之嫌。
当然,航空公司对乘客更改机票信息,设置一定的门槛,也不排除是一种管理的需要。毕竟,大多数错误都是乘客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空公司对此多做一些要求,提醒乘客在购票时格外细致严谨,减少后续管理成本,也能理解。
但是动辄收费,并不是一个好方法。乘客在乎的未必是这100块钱,而是错误和代价的不对等,不满自己当了冤大头,任人宰割。航空公司省事了不少,可能也赚了点小钱,但给人留下了糟糕的消费体验,值得吗?如果每家都店大欺客,乘客几乎没有选择的空间,上级管理部门不需要介入一下吗?
再说了,航空公司改进购票系统,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以12306高铁购票系统为例,在实名认证这一环节,一旦乘客输错姓名、身份证信息,就无法通过审核,自然也无法进行购票。航空公司若也核对身份后再出票,不就没这些麻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