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农村污水处理
探索资源管理模式
——美丽乡村知行实践队
2023年7月29日至8月3日,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分别前往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福后社区、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军屯镇文昌社区、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县綦村镇綦阳村三地。以实地感受农村水质变化、了解污水处理流程、科普专业知识等形式开展了为期六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实践成员用心感受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环境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走入污水处理厂参观交流,为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建言献策。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帮助村民了解污水处理知识,提高水环境保护意识。希望能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感悟乡村环境变化,为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添砖加瓦,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01
WATER TREATMENT
感受农村水质变化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水环境质量是核心。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行下,不少农村地区的臭水沟、臭水河换新颜,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河南省郸城县的洺河参观参观考察。洺河是郸城人民的母亲河,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却一度成为附近居民避而远之的臭水河。实践成员来到洺河时,昔日臭气熏天的洺河,华丽蝶变为国家3A级景区,绿树成荫、碧波荡漾,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洺河治理围绕“绿色、生态、休闲、文化”的设计理念,消除黑臭水体,为当地居民营造了“易居、易业、易游”的居住环境。洺河水质的变化是农村水质变化的一个典型缩影,引领着农村更多小渠大河焕然一新,乡村振兴的成果赫然眼前。
洺河治理前后水质对比
02
WATER TREATMENT
参观污水处理流程
为更加深入了解污水处理流程,我们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当地污水处理厂参观学习,依次参观了格栅池、沉砂池、生化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并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了解各项指标数据,感受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工作人员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废水处理过后的主要排放口,处理过的污水清澈无味,可以达到地表水IV类(总氮除外),可用于工业用水等。在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农村污水治理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在污水收集方面就存在诸如运送成本高、管理困难、水收集率低等问题。大部分村落建有纳污设施,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开始集中收集,定点定时运输至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部分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落也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进一步完善当中。实践成员结合专业知识针对当地农村特点积极提出建议。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表示,农村污水处理工作任重道远,国家政策的帮扶让更多人对农村污水处理有了信心与底气,农村污水处理问题虽复杂但一定能克服。
03
WATER TREATMENT
走访村民宣传调研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到污水处理的重要性,提高群众的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积极开展线下线上宣传活动。线下结合当地青年志愿者印发内容生动、简洁易懂的宣传彩页,科学普及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知识,随机向路人进行问卷调查,走访居民积极交流,认真记录村民关于污水处理的意见与反馈,并及时提供给有关部门。线上则利用多平台、多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让更多人关注到污水处理问题中来,积极传播生态文明思想。调研结束后我们发现,随着环保观念深入人心,村民们对污水处理的认可度大幅提升。通过污水处理后人们生活的改善,也增强了群众对当地环保部门的支持与信任,乡村振兴的成果深入人心。
04
WATER TREATMENT
助力农村污水处理
实地调研结束后,实践成员积极整理调研资料,召开团队会议交流讨论,重点探索关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资源利用模式与管理模式。我们借鉴不同农村地区的成功案例经验,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不同村落的污水处理模式,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对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振兴建设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与认识。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该深入基层,深入交流,积极提出有效建议,以实践积累经验,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担当责时代重任,脚踏实地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 | 美丽乡村知行实践队
编辑 | 美丽乡村知行实践队
校对 | 李琳
校审 | 刘迎
统筹 | 王红晓
团委青年传媒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