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能竞赛为核心,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王冰珂 通讯员 蒋涵真
暑假期间,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代表队奔赴各个国赛赛场,以优异的成绩彰显了扎实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计算机系代表队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以下简称“三创赛”)乡村振兴实战赛“延安杯”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
机电工程系参赛选手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斩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并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技术赛项中获得三等奖;
体育系参赛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音乐系代表队在2023“浙音”青少年艺术节民乐专场全国总展演中获得特金奖。
…………
今年以来,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团队不断在国家级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标志着该校瞄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目标,推动以技能竞赛为核心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走向成熟。
建设“练兵场”,完善“校省国”三级多维竞赛体系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以“职业特色、技能导向、价值引领”的办学定位,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创融汇”的模式定位,以“立足鹰城、面向中原、辐射全国”的培养定位,不断强化师生职业技能培养和能力素质提升,加快推进“人人持证 技能河南”在学校开花结果。
2020年,该校正式建立教师技能“校省”两级竞赛机制,严格按照省赛标准,举办全校教师教育技能大赛。今年,在刚刚落幕的全省教学能力大赛中,由该校李红旭、李蓝蓝、张新娜、高迎旭组成教师团队参赛的课程《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路径》获得省公共基础课程一等奖。至此,该校实现全省教师技能大赛各类奖项“大满贯”。
2022年起,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以国赛选拔为基准的更高竞赛体系标准,更新、重组校赛赛程,在赛项的专业门类和团队的创新突破上作了新定位。6月,该校机电工程系李贵胜、贾英锋两位教师获得“全国轻工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美术系王惠、刘一儒、轩梦、杜双四位老师的三件作品,分别在第六届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同时,该校打造全仿真国赛现场,搭建参赛选手“练兵场”,建设一支标准化的教练团队,学生团队在更标准、更严格、更完善的备赛环境中,全身心进入比赛状态,高效取得训练成果。
自今年上半年起,该校体育系健身指导备赛教练组针对国赛标准,制定出了一套完备的国赛训练方案和体系。今年暑期,在青岛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健身指导赛项中,首次参赛的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团队获得全国三等奖。
“教练团为我们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比赛方案,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又一次次地解读赛程,分析和预测重点。比赛的前一周时间,为了适应比赛场地和消除比赛的紧张,教练带我们去校外的健身房进行测试,以更好掌握和比较技能水平和竞技状态。”参赛选手胡家祥说。
机电工程系是该校较早建立的校省国一体化训练机制的院系。自2020年起,机电工程系备赛教研室就依据国赛标准,面向本系参赛团队和选手,举办校级职业技能竞赛。在校赛选拔中,该系就已经组成了一支高水平技术能手队伍。截至2022年,该系已经成立了机械制图、CAD产品设计、装表接电、电工、PLC技术应用、金相技能等较为完备的国赛赛项。
近两年,机电工程系积极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方针,面向新型工业化的机械制造、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聚焦智能控制技术,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8月18日,首次出征国赛的工业机器人代表队斩获全国三等奖。
强化“加油站”,打造“赛为核”两轴一高地科学布局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逐步完善“一核两轴一高地”的“技能平职”科学布局,即以技能竞赛为教育教学工作核心,推动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双向提升的“两轴”运作,全面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蓬勃发展,占领全省乃至全国技能人才新高地。
该校美术系教师在第六届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中斩获三个一等奖,获奖教师均为45周岁以下的青年“双师型”教师。教师团队在备赛过程中,对标对本国赛标准,打磨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式,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智慧教育,推进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技术交叉融合创新。
机电工程系教师李贵胜在今年3月获得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7月荣获“全国轻工技术能手”称号。“把技能竞赛带进课堂、融入日常、付诸实践,这是职业院校教师应该重视并且必须完成的任务。”李贵胜说,“通过竞赛结果,我们可以及时发现不足,促进学生的日常学习;总结分析经验,更新学生的训练体系;发挥良好导向,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2023年,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共有125名教师被成功认定为“双师型”教师。本着“既能进课堂,又能下车间,还能搞技术研发”的理念,该校教师团队在职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比拼、提升中,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改革研讨、新形态专业教材编写、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技能竞赛指导等工作,修炼教学育人真功,成为该校高质量迈进“双高”院校的主要推动力量。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技能训练考体系,推进专业建设对接地方产业发展进程,打造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强品牌”,抢占区域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建设技术能手和专业人才“加油站”。
近年来,该校不断厘清专业群建设重点方向,紧盯产业发展前沿、国家支持重点产业、技术技能发展趋势,已形成学前教育、研学旅行、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四大专业群发展格局。
依托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新理念,2022年以来,该校成为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数字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教育部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试点单位、全国研学旅行产教融合共同体(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第一届常务副理事长单位,获批省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工程研究中心、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基地,获批教育部专项、省重大项目、教育部供需项目等8项,入选国家、省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入选省精品在线课程、省思政示范课程、省研学旅行课程6门,入选省级教学资源库2个,入选省特色示范专业1个。
优化“路线图”,瞄准“三促进”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
在“三创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的赵勇军老师,是平顶山市鲁山县尧山镇西竹园村的一名驻村队员。在备赛过程中,赵老师带领参赛队员们所组成的“裕农队”,全面深入村庄内部,分析存在的经济发展屏障,利用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论优势和实际运作的操练经验,助力村庄农业发展。
“项目期初是以‘张良蔬菜’作为引流产品,我们白天去分拣蔬菜、晚上做产品美工、上架和售后。”参赛队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张敏说,“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我们开始不断打磨完善项目书,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在省赛中荣获特等奖,取得了入围国赛的资格。”
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大赛中全面展现了如何将职业教育与地区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相结合,也深度诠释了在“竞赛育人”工作上的理念和初心,即以赛促进产教融合,以专业促进产业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高效共赢。这也是该校培养技术人才的“路线图”。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紧跟“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融入地方产业发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紧密校企关系、紧扣岗位需要,全面培养新时代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深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地方经济赋能,共同推进产业快速、创新、科学发展。
2022年,该校1+X证书取证任务完成率高达601.57%,位列全省职业院校第一。今年4月,音乐系被评为2022年度教育部器乐艺术指导1+X证书优秀考核站点。一年以来,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1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新成立了比亚迪、京东物流、无人机应用技术、数字商业等产业学院,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和服务产业双赢。
计算机系电子商务专业是该校最早纳入校企合作轨道中的专业之一,今年4月获批2023年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特色专业。3月,依托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案例,该校申报的《引企入校四步走,构建“CCFG+三建三引”深度产教融合模式》入选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 “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提名,这是河南仅4所上榜高校中,唯一一项高职院校案例。
依托当地文旅文创发展规划,紧跟当地“山、水、汤、曲、瓷、魔”等特色文化元素,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形成“文旅+中文”“文旅+艺术”“文旅+体育”“文旅+科技”等独具特色的专业集群,逐步构建教育与产业深度互动的新经验。
“职业教育要回答‘企业之问’‘行业之问’和‘产业之问’,就必须把职业教育的立足点放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就必须精准强化‘教师体系、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和思政体系’内涵建设。”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丁笑生说,“只有不断促进学校的专业集群与区域的产业集群有机融合,才能精准打造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技能河南、技能中国加快建设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加出彩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