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炉大冶 志在百年——河南足球俱乐部29岁
8月25日晚,航海体育场,河南队主场迎战领头羊上海海港。
因为是生日前最近的一个主场,河南足球俱乐部做了精心准备,球迷纷纷在生日留言板上写下自己的祝福,并领取限量版的纪念票根。赛前,宋琦、聂磊、陈文杰、郝祺、张波、朱彬毅等见证了俱乐部发展历史的球员代表受邀来到现场,省、市体育局和相关股东方也亲临助阵。C4看台上一个由290名同为29岁的球迷组成的特殊方阵。作为河南足球俱乐部的“同龄人”,他们随着主队的一轮轮攻势。伴着3:1胜利的终场哨声,容纳近2万名球迷的场地随即化作欢乐的海洋。
足球是什么?一个游戏,一项运动,一种精神。
河南足球是什么?它是一种来自黄河的宽厚开阔的气质,一种源于草根的隐忍刚毅的品格,它是只有在这块土地上才能生长出来的一种与子同袍,敢于拼死一搏的战斗精神。
当足球这项运动和河南这方地域结合起来的时候,它便和这里的人有了同频的荣辱悲喜,同样的性格意志。这一切,在河南足球俱乐部29岁生日的这天,更值得我们去回味。
河南足球 属于河南
今天的河南职业足球并非凭空而来。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兴起,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职业球队相继诞生。因为缺少资金,当时隶属于河南省体育局的河南足球队一直未有企业青睐,以至于出现了江苏企业意欲收购并冠以外省名号的尴尬场景。看到时任《郑州晚报》记者王微晶的连篇呼吁,河南建业董事长胡葆森拍案而起,公司成立不到两年还没有做过一个项目的建业毅然接过了河南足球的大旗。
1994年8月28日,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宣告成立。自此,河南足球在中国职业足球版图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建业足球秉承价值观驱动的企业信条,坚持公益导向,文化导向。29年来,建业集团对足球的投入累计数十亿元。胡葆森也始终坚守了自己“不求一掷千金,只求一诺千金;不求足球豪门,只求守土为民;不求一鸣惊人,只信天道酬勤”的承诺。
胡葆森曾称自己是“朴素的狭隘的河南主义者”,人们清楚,这个“狭隘”背后其实是身为河南人的执着担当,这个“河南主义者”背后其实正是所有河南人对故土的炽烈情义。
筚路蓝缕 始终向阳
29年来,河南足球职业化以来共经历了三次降级,分别是1994年降入乙级、1998年再次降入乙级和2012年降入中甲,但坚韧的河南足球均在次年完成升级,充分彰显了河南人“坚毅、厚重、大气、执着”的精神品质。
迄今为止,共参加了839场正式比赛,球队一共取得了990个进球,拿到了1047个联赛积分。
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到河南嵩山龙门足球俱乐部再到河南足球俱乐部,每一次更名背后,都有俱乐部管理层的奔走呼吁,也有体育部门和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
心心念念 天新月圆
细心的球迷可能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8月25日航体主席台上,除了省体育局局长马宇峰、副局长孙晓红外,郑州、洛阳、建业原三方股东均派代表参加,河南文旅投资集团董事长吴孟铎、总经理张立新等全程观赛。而建业足球创始投资人胡葆森也在生日祝福视频中说:“我理解的‘做一个百年俱乐部’,就像一支接力棒,从一代人手里传到交到下一代人手里。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所有人的参与下,河南足球一定能迎来更多的胜利和更大的辉煌!”
这标志着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河南足球俱乐部新一轮股权结构改革曙光在前。未来,以足球为核心带动的体育产业将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体育+文旅”的方式将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引擎。
栉风沐雨 精魂尤在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菜根谭》中的这段话是建业老胡的座右铭,它更像是说给河南足球的。
最后,把真诚的祝福送给未来的河南足球——29年不长,壮哉而立;100年不远,只争朝夕。(张建华 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