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高考热点:农业背景下的产业融合

   日期:2023-08-29 22:40:47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6    评论:0    

原标题:高考热点:农业背景下的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必须让经济发展起来,实现产业兴旺。突破“乡村的产业就是农业”,以及“农业的功能就是提高农产品”的传统思维模式,最重要的举措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融合、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达到一产、二产和三产的全面融合发展。

1.发展目标

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2.功能多样

实现农村生态化、绿色化、特色化,提升农业的功能外延。

产业链条完整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连接,组建完整的产业发展平台。

3.业态丰富

发展特色旅游村镇,开展现代化产购销活动,形成丰富的产业业态。

4.利益联结紧密

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及工商资本间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5.产城融合更加协调

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高效运营,促进城乡一体化。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标

1.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重点保护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等要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坚持因地制宜

处理好生态和保护生态的关系,推进生态社会文明建设,分类指导,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融合模式。

3.保障农民利益

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

4.坚持市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

5.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融合发展活力。

6.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

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

农村产业融合的七个基本要素

1.特色农产品

依托农产品的多种原料生产方式及特色,包括原产地、品种、生态环境和特种品种等,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基础。

2.精深加工

以多元化的加工技艺为核心,包括特殊加工工艺、加工材质、文化传承、工匠精神等,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技术、特色加工等有文化内涵及工艺在内的加工产品。

3.技术能力

导入新的科学技术,促进精神加工的能力提高,提升农产品的加工水平,提高加工品的附加价值。

4.文化创意方式

结合时尚、文化、消费产品的创造方式,提高产品的文化属性,从产品的包装、效果、体验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塑造产品文化品牌。

5.品牌营销

通过企业、电商、品牌营销和网络营销的方式,推广产品品质和体验,实现品牌化营销,塑造其品牌影响力。

6.推广销售方式

利用多种推广和销售手段,实现规模化销售、合作社销售、大型企业带动以及企业加盟的销售方式,促进品牌化营销。

7.体验化消费方式

通过旅游引导,使游客实现多种方式的体验化,包括生活、参与生产、创造和产品消费的体验化,实现体验化的销售和消费。

农村产业融合的“三方向六类型”模式探究

1.以一产为主导的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以“原产地特色+原材料加工”的消费驱动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由一产带动二产和三产发展,实现特色农产品→加工→服务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及度假、互联网应用、物流仓储、销售等)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一产为主导,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2.以二产加工为主导的一、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二三一模式)

以加工产业“加工产品+文化服务”为引领,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由二产带动一产和三产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艺品→文化传承(手艺及工匠等)的发展模式,促进加工产业在农产品转型升级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二产为主导,一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3.以三产为主导的融合发展模式(三二一模式)

利用旅游聚集人气的优势,打造景观吸引核,促进人流带来消费,形成购买力和服务支撑。实现由三产(旅游业)带动一产和二产联合发展的带动模式。

旅游引导的消费聚集模式

依托科技的先进生产力,开发科技应用和科技服务等功能,实现农业的附加价值提升,构建三产(科技业)带动一产和二产融合发展模式。

以科技手段带动的新产品开发模式

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文创农产品的生产、以及文创功能模式的引入,构建三产(文化产业)带动一产和二产融合发展模式。

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消费、人才聚集模式

主要以物流配送为核心,形成规模化生产、销售、服务网络体系,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构建三产(服务业)带动一产和二产融合发展模式。

以电商物流为引领的服务带动模式

产业融合的六大路径

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发挥对人口集聚和城乡建设的带动作用,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镇。

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发展高效、绿色农业,以高效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一高三新”农业蓬勃发展,一些传统资源、农业废弃物被综合利用,激发农业潜力。主要为农业提升,调整农业发展结构。

3.延伸农业产业链

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优势产区批发市场建设等方式,实现农副产业与市场流通、存储的有机衔接,构建一二产与三产业间的联系纽带,促进“农业+加工业”、“农业+服务业”融合,实现一二产、一三产、一二三产融合的目标。

4.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深入融合,实现农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功能拓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以及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5.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

发展农村新型创意业态,包括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养生养老、创意农业等旅游业态、优质林果、设施蔬菜、草食畜牧、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业态、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等新业态,促进“加工业+服务业”、“农业+加工业+服务业”融合,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6.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依托一二三产在空间上的叠合发展,从建设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工制作→仓储智能管理→市场营销体系,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通过在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域发展加工和流通园区,配套相应的科研、培训、信息等平台,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融合形式,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农村产业融合下 “9+12+N+N” 的产品体系

1.产业融合九大建设工程

引导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繁荣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产业融合需布局九大建设工程。

产业融合重点建设工程

2.农旅融合的十二类产品

农旅融合产品可分为十二类,包括田园综合体、农业主题公园、休闲农业、文化创意农园、田园小镇、农业研学基地、休闲乡村旅游、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康养基地、乡村民宿、主题牧场和高科技农业示范园。

3.培育多种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多种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及工商企业等多种主体,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实现适合企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现代农业。

农业经营主体

4.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创新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强化工商企业社会责任,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利益联结机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服务支撑体系

1.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Ø 构建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

Ø 创建农村创业孵化平台,提供在线技术支持、定制化解决方案、创业服务;

Ø 打造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Ø 由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提供社会化公共服务;

Ø 加强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加强监管机制。

2.创新农业金融服务

推广普惠金融和产业链金融模式,对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营销实施贷款试点、融资租赁,形成多种方式融资、农信贷与保险合作的农业多元化金融服务机制。

3.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引导多种主体在农村创业,促进科研人员到农村兼职,推动企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

4.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促进水田水利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突出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构建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促进农村宜居环境建设。

5.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

地理试题中的产业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农业经济发展,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这是农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二、三产业比重 B. 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C. 吸引外出打工族返乡 D. 延长产业链,农民增收

2. 下列最适宜实施产业融合发展的地区是

A. 南疆棉花种植区 B. 江南茶园产区

C. 内蒙霍林河煤炭产区 D. 松嫩平原商品粮产区

【答案】1. D 2. B

【1题详解】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前延后伸,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第一产业)本身的经济效益,而且分享加工(第二产业)、流通、休闲旅游(第三产业)带来的效益。属于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主要是发展农村经济。D正确。吸引农村人口回流,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是主要的目的,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南疆棉花种植区距离旅游市场比较远,A错误;江南茶园产区,距离其他旅游资源相对较近,接近经济发达地区,靠近旅游市场,最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也可以发展第二产业,B正确;内蒙霍林河煤炭产区距离其他旅游资源相对较远,旅游资源组合较差,C错误;松嫩平原商品粮产区距离其他旅游资源相对较远,远离旅游消费市场,D错误。故选B。

3.(2023·浙江金华·统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梯田是山区质量较高的耕地,是人们长期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山区耕地出现大量撂荒梯田。撂荒梯田是指连续2年以上未种植任何作物任其荒芜的梯田。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梯田面积占全国梯田总面积的百分比及梯田撂荒原因。

(1)指出南方地区有大面积梯田分布的自然条件。

(2)从城镇化角度,分析山区梯田撂荒的原因。

(3)从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提出减缓梯田撂荒的措施。

【答案】

(1)丘陵山区面积较大;水热条件好,多暴雨。

(2)进城务工收入高,城镇教育水平高,大量农业人口迁往城镇,导致农业劳动人口减少;人员进城镇后,与原耕地距离远,耕种成本增加;农村人口减少,生态恢复,野生动物增加,加剧破坏梯田和农作物,加速梯田撂荒。

(3)维持现有梯田正常生产,保障耕地安全,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提供所需农产品;工业为梯田农业提供小型机械(化肥、农药等),减少梯田生产对劳动人口数量的依赖;工业对农产品深度加工,提升农业附加值;第三产业以梯田农业文化为基础,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第三产业为梯田农业发展,提供电商、物流等生产性服务。

需要《高中地理微专题精选100例》《高中地理综合题做题方法56讲》《高中地理课间餐巧练365天》《高中地理核心素养52卷》四本书的朋友,加牛老师微信:736491854

需要人教版及湘教版必修一、必修二、选择性必修一新做课件(不断更新中)的老师,加刘老师微信:liuhaili831001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