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quot;/  quot;  lt;met  作者,    时期  叶县  APP  重点 

将自然课搬进稻田 海淀区图书馆(北馆)举办农业研学阅读活动

   日期:2023-08-31 22:05:05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5    评论:0    

原标题:将自然课搬进稻田 海淀区图书馆(北馆)举办农业研学阅读活动

人民网北京8月31日电 开学前夕,海淀区图书馆(北馆)“给孩子们的自然课”开到了海淀北部的稻田中,带领北安河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来到上庄镇京西稻保护性种植区,为孩子们导读“四季童读”春夏卷农业主题相关的两册图书,亲身感受童书中的农业时节之美,体验农业科技进步的创新成果。

据介绍,此次研学活动是海淀区图书馆(北馆)“四季童读”进校园书目推广活动之一。“通过走进大自然的‘场景化’阅读新体验,带领孩子们体会农事之苦,理解农事之乐,让他们对家乡农业文化和我国农业文明发展产生更深的体悟和热爱。”海淀区图书馆(北馆)相关负责人说。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海淀区图书馆(北馆)馆员陈昕打开“四季童读”夏季卷入选图书《二十四节气儿歌》,带领孩子们了解这份中国人的专属浪漫。“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指导着农民伯伯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他们根据节气安排耕地、播种、除虫、施肥……”陈昕讲到。

眼前丰收在即的稻田景象,不禁让人想起袁隆平爷爷。“你们知道袁爷爷怎样通过水稻技术的研究,让大家都能吃饱饭的吗?”该馆少儿部主任康阳又为孩子们带来了《让世界不再饥饿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他结合书中内容讲解了最美奋斗者袁隆平的事迹。

活动当天,孩子们还参观了京西稻保护性种植区内的水稻博物馆,沉浸式体验中国水稻种植加工的历史发展进程。砻谷、过筛、碓米……各式各样的古代农具让孩子们大开眼界,他们亲手参与古代稻谷加工繁复的工序,更加深刻地领悟“粒粒皆辛苦”的内涵。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