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师昌绪感动中国颁奖词

   日期:2023-08-31 22:20:45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2    评论:0    

师昌绪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师昌绪是至今仍活跃在我国材料领域、享誉海内外、深受社会各界尊重、爱戴和信赖的著名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大师和战略科学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师昌绪感动中国颁奖词,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昌绪感动中国颁奖词

忧国不谋生。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师昌绪人物生平

1918年11月,师昌绪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大营村。

1933年,入读县立第一高小。

1937年,入读冀绥平津联合中学。

1940年,考入西北工学院矿冶系。

1945年,从西北工学院毕业;同年,任职于四川电化冶炼厂。

1947年,任鞍山钢铁公司科技秘书。

1948年,赴美国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进修学习,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50年1月,进入欧特丹大学冶金系学习。

1952年6月,从欧特丹大学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55年—1984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

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0年—1986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

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

1986年2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1994年,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4年11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师昌绪荣誉表彰

时间 誉表彰

1977年 辽宁省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1977年 沈阳市先进科技工作者

1989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5年 何梁何利科技基金奖

1998年 霍英东基金奖成就奖

2002年 2002年突出成就奖(美国金属、矿物、材料学会授予)

2004年 中国金属学会终身成就奖

2004年 6月光华科技奖成就奖

2011年 1月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5年 2月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

国际实用材料创新奖

师昌绪事迹材料

师昌绪(1918-2014),中国著名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1918年11月15日,师昌绪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现保定市徐水区)大营村的一个书香门第。

抗战初期,师昌绪又进入流亡中成立的冀绥平津联合中学(后改名为国立第一中学),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活动。

1941年高中毕业后,师昌绪入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若此值太平之际,他或终成一代贤师了此一生。然抗事关战生死,“七七事变”引发民族存亡危机,日军紧逼南下。师昌绪迫不得已,携家带口,步行南移。“沙河边上,铁路桥已被炸断,只有十几米长的一条独木板,桥下洪水滔滔,稍有不慎就会丧生,所以呼喊声连成一片,争相逃命,草木皆兵,天空偶尔飞过一只老鹰,都会被误认为是日军飞机来轰炸”。一路之上,艰辛难言。流亡经历,刻骨铭心,师昌绪认为,中国要强盛,就必须有自己的钢铁工业,唯有实业救国才是出路。几经跋涉,师昌绪从河南来到汉中腹地一个叫古路坝的小山村,考入了因抗战迁入这里的西北工学院矿冶系,开启了个人报国救国之路。

读书期间,师昌绪勤勉有加,舍友半夜归来,他则两三点起床读书,节假日也不休息。

1945年毕业后,作为全班第一名,身为5名“林森奖学金”获奖者之一,他被推荐到资源委员会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从事炼铜工作。

1947年,调到鞍山钢铁公司。

1948年,利用1946年考取的出国资格,赴美国留学。

1949年,在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获硕士学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他倍受鼓舞,那时他曾准备应北洋大学的聘请回国任教。

1950年,进入圣母大学任研究助教,同时攻读博土学位。之后,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聘他回国任教。因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美国政府禁止中国留学生回国,师昌绪只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在著名金属学家科恩教授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

与此同时,他还和一批留美的爱国科学家同美国当局不屈不挠地斗争了3年。最后他们联名给周恩来总理写信,表达他们迫切要求回国的强烈愿望,这封信由他送往印度驻美大使馆转交国内。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政府据此向美国提出对其无理扣留中国留学生的抗议,迫使美国同意留学生回国,接着是中美大使级会谈,为中国留美学生自由回国打开了大门。

1955年6月,师昌绪回国,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当时正值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高潮,金属所在李薰所长领导下,以大部分力量投入直接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工作,师昌绪被指定为金属所在鞍钢工作组的负责人。他的专长本是物理冶金学,而新的任务却涉及炼铁、炼钢、轧钢等工艺问题,他毫不犹豫地挑起这副担子,领导全组完成了多项重要课题,显示出他知识渊博与处理重大生产问题的能力。

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第七届中央委员。

1957年,金属所的研究工作重点转向军工尖端材料的研究。他被任命为高温合金研究组的负责人,兼任合金钢研究室主任。从此,他开始从事高温合金及合金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1963年开始,当选为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创办并兼任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所长。

1984年,调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

1986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之后被聘为该会特邀顾问。

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长。

1997年,任湘潭大学董事会名誉董事长。

2010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4年11月10日上午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