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颍上县一直重视对种质资源的保存开发和利用。该县传承保护的“庄红贡米”还因入选全国农作物十大优异种质资源而名声大噪。
“这块田里也有庄红贡米。”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中心主任、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颍上试验站站长王冠军在淮优质绿色农作物(水稻)种质资源圃前介绍,这块不大的苗圃里保存了从全国收集来的400多个有色水稻品种和功能性稻米,其中就有两个颍上本地的地方性品种——“庄红贡米”和“老来青”。
“庄红贡米这两年慢慢重回大众视野,‘老来青’很多人颍上人也不知道。”在王冠军的记忆里,“老来青”米非常香,“不配菜都能吃两碗。”“老来青”在本地已经绝迹,但更早之前曾向国家种质资源库贡献过一部分。今年,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中心又向国家种质资源库要了100粒,培育出80多棵保存在种质资源圃里。“明年还会继续繁育。”王冠军期待,“到明年10月份,也许就能再尝到‘老来青’的味道。”
通过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扩繁、鉴定、保存等,当前,颍上县正在保存开发更多优质种质资源。其中,为保护“庄红贡米”种质资源,当地已委托安徽农大开展“庄红贡米”表型和基因型精准鉴定评价,构建“庄红贡米”分子指纹图谱。同时,注册了“庄红贡米”“庄红米”“庄红大米”等20个商标……
按照计划,接下来,颍上县还将继续开展新品种的审定和认定试验工作,以及新品种、特定资源的品种权保护申报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优质种质资源,将在推动农民增收、促进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冠军说。(李方达 刘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