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农村,常常会看到建筑上标有“泰山石敢当”的字样,表面来看肯定是主人为了墙壁建筑结实而设立的符语,但其背后蕴藏的典故和含义,却极少有人知晓。
也有的人可能知道一些,“泰山石敢当”五个字并非表面的让建筑物坚固的意思,其实是镇妖除邪的手法,关于它的来历又有哪些故事呢?
关于“泰山石敢当”的说法来历,主要有2种:
一、泰山石神传说
相传上古时期,轩辕黄帝与蚩尤在涿鹿作战。初始,轩辕不敌蚩尤,屡战屡败。蚩尤狂妄地大喊:“谁敢当我!”。
恰在此时,奉命赶来助战的泰山石神厉声喝道:“泰山石——敢当!”后来在泰山石神的协助下,轩辕斩杀了蚩尤,取得胜利。诸侯拥戴轩辕为天子,是为黄帝。
有此一说,后世遂奉泰山石为神石,能够镇压不祥。
汉武帝时,曾派人从泰山上选了四块大石头,拉到都城长安,分别置于皇宫未央宫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用以镇妖除邪。
到了唐宋时期,此风俗已十分盛行。
据史料记载:宋仁宗四年(公元1044年),在福建莆田曾发现唐代宗五年(公元770年)的一通“石敢当”石碑。可见唐朝已风行与民间。
宋代施清臣《继古丛编》记载:
“吴民庐舍,遇街衢直冲,必设石人,或植片石,镌‘石敢当’以镇之。”
可见在宋朝时期,在民间只要遇到十字路口,都会设置“泰山石敢当”来镇压。文献记载,石敢当起初大致集中在江苏、山东、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后向北蔓延,分布于全国。
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的话,根据我国汉族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死的重要职能。
加之泰山已有25亿年的历史,饱受日月精华,因此泰山石实乃纯阳之物,极具能量。
于是,就连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的基石也都特意选用了泰山的花岗岩而铸就,其中深意,可见一斑。
另外,2006年5月20日,“泰山石敢当”习俗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石敢当为人名
民间还有一些传说:一说是“石敢当”是古代一位忠勇可嘉的一位武将,死后被封为降魔之神。
另一种说法是“石敢当”是一石匠的名字,临终时找了一块石碑把自己的名字刻上,立在住院的正门旁,用以保佑子孙后代。
无论如何说,“石敢当”也许正是代表了人们美好的祝愿而活在人们心中。
文史君还曾在一则中国记者在日本冲绳采风的报道中看到:“冲绳县民居中随处可见‘泰山石敢当’的小石碑。”由上不难看出这种民俗文化不仅源远流长,且传播很广。
从风水的角度上讲,现在“石敢当”还作为一种风水摆设在民间流行。但是关于它的摆法,还是有一些讲究,大致安放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如果房屋有缺角,可摆“泰山石敢当”,让泰山石敢当带字的一面面向缺角的方向即可。
2、如果用泰山石敢当来镇宅,可以把泰山石敢当摆放在客厅、书房或卧室,一般首选客厅。
3、如果用泰山石敢当来挡煞,可以摆放于面向煞气的方向。
“石敢当”三个字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文中认为这一文化源自于古人的灵石崇拜,跟帝王登泰山祭天地、祭山川有一定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智慧与特性,也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我们在重视审视文化的同时,也需认真践行和传承。
读者们,关于“‘泰山石敢当’的说法”,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