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2022年最美家庭抗疫事迹

   日期:2023-09-02 22:05:46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3    评论:0    

2022年最美家庭抗疫事迹7篇

疫情防控是一场严肃的斗争,更是一道严峻的考题。关于2022年最美家庭抗疫事迹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2年最美家庭抗疫事迹,希望大家喜欢!

2022年最美家庭抗疫事迹篇1

在疫情防控战场上,有这样一个家庭,妻子缪__,如东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护士,丈夫瞿__,通州区120急救指挥中心主任,夫妇俩有一个十三岁活泼可爱的儿子。他们是夫妻,更是战友,他们在疫情面前相互鼓励,共同构筑阻击疫情的坚强防线。

2021年南京新冠疫情的突然蔓延,7月20日晚上在接到院领导紧急通知后,次日凌晨4点与院内的其他19名战友一起迎着台风“烟花”,星夜出战金陵支援核酸采集工作。她第一时间抵达南京市浦口区后,顾不上旅途劳累,便立即加入当地开展的第二轮核酸采样。8月1日再次从江北转战江宁,车轮战!日夜战!连轴转!连续战斗20天,20名援宁队员采集咽拭子约11万人次。在妻子驰援南京后,丈夫则一人承担了家庭中所有的重担,为了全身心的投入抗疫工作,他每天中午吃方便面充饥,晚上经常十点多才下班到家,夫妻俩仅在夜深人静时通过微信视频互相鼓励,互相加油。

就在缪__驰援南京的第三天,父亲在一次施工操作中不慎从3米高空摔下,导致左侧肩胛骨骨折、肋骨5处骨折,生命垂危!为了不让她工作时分心,年迈的老父亲选择了隐瞒。每每说到这件事,缪__总是禁不住流下眼泪,她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女儿,父亲最需要她的时候没能在病床边照顾他,非常的愧疚,但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伟大的南丁格尔精神。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像他们夫妻一样奋不顾身加入到抗疫“阻击战”中的家庭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与其他同志一起,凝心聚力、团结一致,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22年最美家庭抗疫事迹篇2

在共同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有这样一对夫妻,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们一直奋战一线。有过担心,有过迷茫,有过无奈,但他们没有退缩,竭尽所能为这场艰难的疫情防控做出最大的贡献。

朱__,如东县洋口镇中心卫生院一名普通的医生,刚参加工作。疫情当前,他马上变身“大白”参与全民核酸检测工作,和同事们从早忙到晚,汗水流淌在他们脸上,浸湿了衣裳,他们也顾不得擦一下。村民的一声声“谢谢”瞬间让他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当听到县里建了方舱医院的消息,主动请缨支援。

他的妻子汪__在洋口卫生所工作,去年年底刚刚迎来了他们可爱的宝贝女儿。当前防疫工作异常严峻,还在哺乳期的汪__毅然让妈妈辞职回家帮忙带宝宝。产假结束后立即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节奏,她积极的下村督察,督促卫生室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和其他同事一起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疫情防控工作做一份贡献。

他们的父亲石勇,是一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利用休假的时间在卡口当志愿者,对来往的车辆查“二码”,测体温,并记录。以前落下的病根因为站的时间久了开始隐隐作痛,他只字不提,回家翻出膏药默默贴上,第二天又继续奋斗在一线。他总跟儿女们说,党员就是要万事冲在最前面!

2022年最美家庭抗疫事迹篇3

神州大地疫散花开,海外儿女渴望归来。一场护卫境外返乡人员的战斗悄然打响。为此,南通市成立驻昆山接转工作专班。

2022年2月,曹__与沈__新婚燕尔之际接到了转班的转运任务,在沈__的支持下,他们放弃婚假,丈夫曹__积极投身到疫情转运工作中。到达昆山后,他迅速熟悉工作流程,立刻投入到境外人员回通的转运工作中,在他看来,转运工作不只是“接送员”,也是“协调员”,要负责对刚入境的同胞做好防疫工作的解释和安抚工作。每次有入境的涉通需要转送,他都要随车护送到隔离酒店,与隔离点的同志们做好交接工作后又马不停蹄的返回机场。正是因为他的坚守和付出,守住了外防疫情输入的“最后一公里”,圆满完成南通驻昆山接转工作。

“你安心工作,家里有我。”这是妻子沈__与曹__的约定。妻子沈__是ICU的一名护士,在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预检分诊需要人手,她主动报名参加,做到“进院必检”“检后进院”,对所有进入院区的人员开展严格筛查、预检,坚决守好医院预检分诊第一道关口。“您好,请出示您的健康码、行程码!”“您是否从外地回来?”“您从事冷冻行业?”“身边是否有发热病人?”……这样的话语沈__需要说几百遍,甚至上千遍。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他们俩是千千万万防疫人员的缩影,疫情来临,他们成为了抗疫一线的战士,他们默默无闻、恪尽职守,毅然挺身而出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奉献自己的力量!

2022年最美家庭抗疫事迹篇4

妻子成晓田,中共党员,是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丈夫王洋是太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他们是同学、是夫妻、更是战友。

清明假期,像晓田两口子这样的双医生家庭,可以同时休息3天陪伴年幼的孩子是件难得的事情。但是4月3日凌晨,两人的手机同时传来急促的电话铃声,立刻取消休假,随时待命。

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感召下,有8年多党龄的妻子成晓田积极请战,加入市二院应急核酸采样队,随时准备投入工作。丈夫王洋也同样加入市中心医院核酸采样队。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他们将幼小的孩子托付给长辈照顾,虽然都心怀不舍与歉疚,但是身为党员和医者,他们心有灵犀:舍小家顾大家!

自4月3日以来,成晓田夫妇跟随所在团队,从最初的小店区到晋源区、万柏林区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脚步和汗水。虽然辛苦,但他们觉得能利用本职技能冲锋在抗疫一线,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是这个时代最幸福的事情。

2022年最美家庭抗疫事迹篇5

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五科医生王东家庭是一个夫妻齐心抗疫的医务之家。疫情期间,医务人员人手严重不足,王东医生连轴在肝病科病房和急诊科两科辗转工作数日。在得知医院承办太原市方舱医院的消息时,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4月3日太原疫情再次袭来,面对繁重的核酸筛查任务,他又主动请缨投身防疫一线。

他的爱人任江艳同样是一名医务人员,2020年逆行而上驰援武汉。她用武汉抗疫经验,积极组织科室人员防控在抗疫一线,社区、机场、院前到处是她们的身影。

在忙碌中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夫妻俩每天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相聚成了一种奢望,甚至微信也只有寥寥数语:注意身体,做好防护,勿回信息。他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2022年最美家庭抗疫事迹篇6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麻醉手术科麻醉师范作雷和妻子王树卿是一对抗疫夫妻档,家住小店区首开国风上观小区,属于防范区。

4月3号一早得知小区封闭后,刚刚值完班的范作雷怕耽误工作,买了点生活必备品就住在了医院。以院为家的近十天,范作雷承担了更多的麻醉工作,每天从早忙到晚。

王树卿是保利香槟国际社区网格员,负责封闭期间小区的物资发放、秩序维护、信息录入等。虽然工作琐碎,但她耐心地帮助小区居民解决了很多问题,还收到了小区居民送给她的锦旗。

范作雷和王树卿的孩子今年9岁,夫妻俩忙得不着家,只能把孩子托给邻居照看。虽然孩子见不到爸爸妈妈,但小朋友很懂事,吃饭、睡觉、上网课,没有让邻居操一点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奔波在疫情一线的范作雷夫妻,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2022年最美家庭抗疫事迹篇7

2020年正值新春佳节之际,新冠疫情多点散发,王__及其爱人黄__作为医院双职工家庭,豪不犹豫的放弃春节休假,在疫情传播途径不明朗,风险程度无法估计的情况下,王__同志主动请缨到发热门诊值班,严格按照三级防护要求,进入发热门诊检验科工作。疫情初期防疫物资较为紧张,为了减少穿脱防护服的次数,王__很少喝水,减少进食,工作一整天出来的时候总是浑身湿透,接近虚脱状态,但王__同志依然坚守在一线岗位上。

2021年南京、扬州疫情突发,作为一名白衣战士,王__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在核酸检测实验室与凶恶病毒正面决斗,通过四十多个日夜奋战,保质保量完成25批次的核酸检测任务,获得了国家卫健委和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肯定和认可。2022年1月,临近春节,王__再次随江苏省核酸检测队支援天津疫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关键时刻豁得出,冲得上,挺得住”的庄严承诺。

爱人黄__是如东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一名主治医师,在妻子外出支援期间,依然坚守岗位,积极开展心内科介入手术,为病患排忧解难的同时多次参与疫情防控以及疫苗保障工作。

黄__、王__夫妻二人携手同心,并肩抗疫,在孩子们的心里,父母是榜样,是“超人”。病毒无情人有情,黄__一家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家国情怀,为抗击疫情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始终相信,春已至,抗疫完胜日,吾爱归家时,定是山河无恙!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