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7次会议暨农业农村工作会:以产业链思维塑场景 不断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9月1日,区委副书记张艳主持召开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7次会议暨农业农村工作现场调研座谈会,实地走访调研和美乡村建设、农旅产业发展情况,推进全区2023年农业农村工作。区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及分管负责同志参加。
· 调研百姓农场
张艳一行首先来到东华村村委会,详细听取了片区的党建、社治、妇女儿童工作,津津邻里圈智慧服务平台建设,以及联图科技智慧场景展示,一致认为东华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优化“微网实格”赋能基层治理、联农带农整合资源,促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工作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东华村
东华村距成都市区20公里,幅员面积3.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82亩,为典型的散居型农业农村,以粮食蔬菜种植、种苗培育、农旅产业为主,引进现代农人、百姓农场等合伙人。
来到源野营地,与会人员了解了农旅研学产业培育发展情况,实地参观了营地内露营、研学、篝火晚会、萌宠乐园等场景,肯定了营地增设乡村美食发展周末经济,利用场景优势盘活闲置资产,为乡村农旅发展探索新路子等创新做法。
源野营地
营地位于花源街道东华村3组,项目占地20亩,是一家集露营烧烤、研学体验、营地等功能为一体户外露营基地。营地内配备有木屋、火堆 、烧烤炉、炊具、卫生间、淋浴房等,可满足游客多种需求。
在现代农人种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现场参观,详细了解了现代农业片区核心区建设,及现代农业种苗技术发展情况,对该公司采取“联农带农”模式,为片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等提供高品质种苗及技术支持,解决辖区内困难人群等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工作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现代农人种苗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位于花源街道东华村3组,面积260亩,主要生产苦瓜、茄子、西兰花、松花菜、大白菜等种苗,销往成都各区市县,以及四川、云南、贵州、湖南、重庆等地,是西南地区大型蔬菜种子种苗生产基地。
随后,来到东华村高品质农业大棚,张艳一行听取了低效果木腾退、粮食生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智慧农业等工作情况,就如何加快提升高品质农业大棚,推动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与项目负责人进行了沟通交流。
东华村高品质农业大棚
项目位于花源街道东华村2组,建设高品质农业大棚100亩,增设喷淋、温控、自动卷帘等智慧设施,是一个规模化、设施化精品粮蔬的生产基地。
在百姓农场,有机农业及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吸引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对农场招募志愿者,通过劳动实践带动生态体验种植,搭建以生态农耕为载体的爱心公益平台等做法纷纷点赞。
百姓农场
百姓农场位于花源街道东华村4组,占地75.88亩,通过生态方式耕种蔬菜瓜果,秉持“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调节剂”等原则,传播生态环保、健康生活的理念,回归尊重土壤与节气的勤恳耕作,将收获的生态农产品以平价售卖给消费者,以保证农场再循环再生产,让百姓吃得安全又实惠。
在东华农事服务中心,与会人员实地查看了粮食烘干、仓储、育苗等点位,深入了解项目促进农民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理念和具体做法。
东华农事服务中心
项目占地28.6亩,包含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粮食存储中心,为周边农户提供农资销售、土地托管、供销合作等一站式农业生产服务。项目已完成60 %,预计9月建成投用。建成后,烘干中心12条烘干线可满足4万余亩粮食烘干需求,年总烘干量约2万吨。育苗中心可满足机械化育秧3万余亩,覆盖新津花源街道、花桥街道、普兴街道、兴义镇、双流区。
座谈会上,花源街道围绕农业产业化项目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思路打算,汇报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农业农村局通报了“红黑榜”第二期情况,与会人员结合调研思考进行了讨论。
高 强
■ 五津街道党工委书记
花源街道东华村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建议进一步挖掘百姓农场等特色亮点。五津街道要学习花源街道先进做法,做好梳理资源、片区规划、资源盘活、风貌提升等工作,形成城乡共富共美、产业互促互兴工作格局。
刘亚东
■ 普兴街道党工委书记
花源街道在资源整合,串点连线成片,特别是百姓农场CSA社区新模式值得普兴街道借鉴,将及时组织街道和村(社区)干部到花源街道实地学习,开拓思路、扩展视野,不断提升和美乡村建设的质效。
李志兴
■ 花桥街道办事处主任
通过参观学习花源街道东华村产业引育和环境整治的做法,深受启发。花桥街道要在智慧乡村建设,城乡环境,以及耕地分配整治向花源街道看齐,引进好的资源项目,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
魏文秀
■ 安西镇镇长
花源街道让我们看到了农业新模式,以前我们更多的是考虑经济效益,忽略社会效益,但今天通过参观的百姓农场,给安西树立了一个学习典范,今年安西耕地恢复、产业链培育等方面,将学习借鉴花源街道的新模式。
陈德际
■ 宝墩镇党委书记
花源街道利用现有资源方面做的有特色,特别是东华村片区思维体现的非常明显,目前现代乡村产业聚集了多个农场,不同模式,不同场景,人才引进思路新颖,中心村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宝墩镇十万亩现代粮油产业园作为建设时代“天府粮仓”示范片区,将学习花源街道以农场为载体,发展更多可进入可参与的场景和业态,推动农业产业链向纵深演进。
高小军
■ 永商镇党委书记
东华村发展思路非常明确,特别是片区思维、组团发展、串点成线等做法让人印象深刻、成效可圈可点。当前,永商镇正在市场化思维筹备2024年梨花季活动,将进一步向东华村学习,在梨花场景塑造、柑橘产业培育等方面引进更多的新品种、新农人和新的合伙人。
杨 武
■ 兴义镇党委书记
花源街道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值得借鉴,特别是项目招引方面思路清晰、成效明显。接下来,兴义镇将加大资源梳理、项目包装和现代乡村产业孵化培育、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加大联农带农模式,乡村合伙人等方面的探索,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
会议指出——
花源街道坚持以片区思维抓项目,涌现出了一批具备现代农业产业龙头发展潜力的“苗子”项目,合伙人角色呈现多样性,联农带农成效初现,点位动线串珠成链,阶段性工作成效值得肯定。
会议要求——
全区各镇(街道)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产业链思维塑场景、抓项目、促惠民,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持续在强化统筹、资源争取、项目包装、模式梳理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促进生态环境、农村资源价值转化,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要在乡村环境方面大提升,提高在地村民环境意识,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动力,有效整治清理生活废弃物、私拉乱接等现象,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创业乐居的美好家园。
要在顶层设计方面大提升,改进方法,多用创新的思路,深入了解项目问题,促进项目工作提质增效,让每个项目在模式、经验、形态上给人眼前一亮,做到工作以项目为抓手、成效用模式来体现。
要在特色挖掘方面大提升,突出乡村群众和产业发展需求导向,深化探索数字赋能现代乡村产业发展,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在地企业、高校院所等资源,通过打造优质现代农业场景,实现引流量、育产业、促振兴,做到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
-END-
来源 :成都新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