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连竹
淄博烧烤火了,洛阳、开封国风主题游受追捧,襄阳的主题乐园又到南阳“抢人”……眼看着周边地市文旅行业爆点频出、话题诱人,坐拥丰厚生态、人文资源的南阳文旅,大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焦虑感。
论山水风光,南阳有丹江湖、老界岭、宝天曼、淮源,一众奇山秀水各领风骚;论历史遗迹,卧龙岗、医圣祠、赊店古镇、内乡县衙、花洲书院,哪一个不是独具盛名?
丰富的文旅资源,反而成了南阳“幸福的烦恼”。原因为何?一言以蔽之,资源没有转化成为产品,难以撬动市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曾经也是国内旅游市场屡试不爽的法宝。可近些年来,年轻消费群体迅速崛起,带火了一批网红景点,助推了文创产品热销,倒逼传统景区、旅游城市纷纷走上“制造话题”“定制热搜”之路。
不仅是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了,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市场结构转变。以前是旅游商家“做好了菜”端上桌,客人吃不吃“身不由己”。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交通、旅游应用程序改变了供给方式,消费者得以“点对点”垂直无缝对接终端。
去哪儿玩、玩什么、怎么吃,消费者有了自主定制的便捷渠道。今天要让游客主动上门,接下来拼的就是服务质量、多元内容,比的就是创意水平和整合能力。
从这个层面,就能理解何为“文旅融合”。文化和旅游不是简单的“1+1”,也不是“一锅乱炖”,而是在深度赋能下,资源转化为品牌的过程。
把历史人文时尚化呈现,自然景观要有互动性、趣味性强的延伸项目,这些都是文旅融合的有益探索。近两年来,南阳也做了一些尝试,例如火爆整个夏天的白河水上元宇宙项目,还有在旅游市场上异军突起的方城七峰山景区等。
令人欣喜的是,南阳正在发力追赶补足短板。近日,华侨城文旅项目等签约落地,有望带动文旅资源加速融合。而将于10月份举办的中原迷笛音乐节,不仅将为南阳带来一波流量,也会推动当地的文化服务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接下来,南阳应当继续向先进地区学习,在配套服务、文旅规划、品牌创新和氛围营造上持续发力,让整座城市来一场“内外兼修”的蝶变,“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才能真正叫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