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行走在富裕大地,种植区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指导农业生产,一片片特色产业基地正在打造……一个个生动场景汇成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
近年来,富裕县坚持稳产量、提质量、增效益发展思路,全面推动农业提质升级、农村面貌提升、农民持续增收,交出了一份农业增效、农村和美、农民富裕的乡村振兴答卷。
聚焦稳粮稳豆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富裕县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为做好田间管理,组织各乡镇部门协同包村干部、农技人员、业务技术骨干包村到户,深入田间地头,引导群众及时对农作物进行病虫草害防治,指导群众适时喷药、施肥,除病、除虫、除草,及时抗旱保苗排涝施肥,确保农作物茁壮成长。
富裕县始终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多措并举推进粮食生产任务落实落地。2023年总播种面积245.1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完成244.02万亩。
坚持稳面积、提单产双轮驱动,根据各乡镇的种植结构及需求等实际情况,将种植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村屯和地块,积极探索和推广大豆种植增产技术模式,宣传实施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差异化政策和耕地轮作试点制度,保护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持续推广大垄密植种植模式,落实好垦地合作“三块地”,通过示范带动,向农民宣讲大垄种植密植通透、蓄水保墒、稳产高产的机理,同时做好良种选择、机具购置和种植规程的技术指导,提高农民对实施大垄种植的积极性,辐射带动全县大垄种植面积达到60.22万亩,进一步提升农业标准化种植水平。
聚焦科教培训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八月,玉米进入了生长发育关键期。在富裕县绍文乡胜利村3000亩玉米示范区里,富裕县的百名种粮大户正在实地观摩和聆听农技人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等方面的讲解和培训。
高素质农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示范引领者,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近年来,富裕县不断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布了《2023年富裕县农作物主推品种及先进适用技术清单》,集成组装高产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推广玉米、大豆大垄密植技术、玉米提质增效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和无膜浅埋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各项增产技术措施,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统筹农技、农机等部门成立了富裕县农业生产专家指导组,常态化走进田间地头传授相关种植经验和技巧,在品种选择、田间种植、机械作业等方面提供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深度融合。自2021年举办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以来,先后有740名农民受益,其中大部分都已成为当地自主创业的技术能人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聚焦产业融合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友谊乡富有村,富硒有机寒地灵芝育苗大棚内,空中喷灌设备在轨道上滑过,细细的水珠均匀地洒落在灵芝上,距离大棚不远处的加工车间内,预制菜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转。
从智能化大棚、试验种植基地,到专业合作社、预制菜加工工厂,黑龙江坤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有53个种植基地,共计1800栋大棚,为中国最大的寒地灵芝棚栽企业。该公司以“农户+合作社(学校)+基地+公司”的模式,带动当地1000多户脱贫户增收致富,富硒有机寒地灵芝产业已成为富裕县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距富有村不远的塔哈工业园区,益海嘉里(富裕)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机器轰鸣,工程车来回穿梭,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扑面而来。这个产业园是黑龙江省百大项目中最大的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产品加工项目,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安置就业3000余人,年实现产值80亿元,新增税收5亿元以上,将解决富裕县及周边800万亩耕地的订单种植。
为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富裕县注重龙头培育,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把更多就业岗位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促进共同富裕。(李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