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quot;/  quot;  lt;met  作者,    时期  叶县  APP  重点 

石宝琇 | ​王三宝,为河南“飞地”写春秋

   日期:2023-09-14 08:01:35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4    评论:0    

原标题:石宝琇 | ​王三宝,为河南“飞地”写春秋

自强东路 2011年3月

为河南“飞地”写春秋——说王三宝的摄影生涯

文/石宝琇 图/王三宝

《道北春秋》这部书,在王三宝心里谋划多年了。起码十五年前,我就听他讲过这事儿。那时,他五十岁刚过。

他对我说,道北的铁路诸村,因为大明宫遗址公园要启动,都得拆迁。而相连的道北各个街道、小区、村子,可能都保不住了。我得赶在他们动手之前多拍些照片哩。

我说,你抓紧,因为你是在和政府及商家赛跑,慢了,真的不行呀。一晃,十年过去了。

果然,道北的一片片民国年间建造的铁路工房,老百姓自垒的土坯墙油毛毡房,“文 革”中干打垒的平房,还有筒子楼……挨着个儿一间间、一幢幢轰然倒地,都被夷为平地。随即一派新气象涅槃重生。从此,再不见近百年的弯曲小巷,鸡鸣犬吠,还有那大锅胡辣 汤味道,咿咿呀呀的河南梆子青衣吟唱……

又五年,近乎九十年历史的西安火车站洞开北出入口,西安火车北广场辉煌现身。结果,最后坚守的童家巷也彻底地从陇海铁路北边被抹去了。

始建于1935年的华丰面粉厂一角,向荣巷 2019年元月

西闸口 2017年12月

八府庄南路 2008年10月

塘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2009年9月

二零二一年春天某日,又见王三宝。此时的他已经充盈道北近三十年的历史写照,他准备出道北的书了。他请李少童老师给他策划、把关;请我主持编务。应承这本书的编务, 我觉得荣幸,因为这是一部有特别意义的书。

于是,我和他商量,我问他答,做一篇有关“道北春秋”的文字记录。因为我也是老铁路,从二十一岁加入,就一直在铁路上干了一辈子。所以我知道,道北,不但是河南人的,还是老铁路人的。而且铁路人里,几乎八九成又都是河南人。

没有河南人,哪里有道北?

若要铺陈道北春秋,那就必须对河南人和铁路人的关系,有个深究和交代。于是,我向王三宝提了二十二个问题,王三宝回答了我二十二个问题,而且回答得都很实在。

生产后村 2008年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2017年3月

自强东路 2008年11月

笃臣巷 2009年2月

这四万多字的“访谈录”里,王三宝把道北的核心问题都讲清楚了。

道北,就是河南人的"飞地"。要说“飞地”,那得有足够条件哩。

一是河南人居多。多到多少?起码八成以上吧。这,道北足够了。

二呢,区域内的语言要以河南话为主。这一点,不但道北充盈,居然还影响到周边的许多街区,甚至扩散到西安北城墙里很多街道,以及整个西安铁路局所辖的西安和宝鸡分局。

三是性格。比如,不拘小节,行为豁达敞亮,待人热情,一张嘴就是大爷、大婶、大哥、嫂子、妹子,称呼很甜蜜……

四呢,就是生活习惯,爱吃糊涂面条、胡辣汤、羊肉炫面、甜面汤(也就是“面筋汤”)…… 再下来,就是流行那个豫剧了,俗称“河南梆子”,还有叫“坠子”的。这也足够了。因为不仅道北人自己唱,每逢红白喜事还请剧团演唱。闲来没事,纷纷去城墙根儿看河南 老家来的江湖班子唱折子戏……不光是我,很多朋友都有这感觉,说每来到道北,恍惚间 就感觉像是进入了河南某座县城和老镇的街道似的。

如今,再说啥也不顶用了,“飞地”,彻底地飞了。

红旗铁道专用线 2008年7月

西闸口是道北通往道南的主要路段之一 20088

光明路 2016年3月

大明宫丹凤门遗址 2009

人常说,历代的帝王之都,皇家的金銮殿,都难躲过“灰飞烟灭”。

比如,那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都离道北不远。尤其那大明宫的地盘,和道北地域重叠。也都没躲过“归零”嘛!而相比之下,道北的结果,要比那些皇家宫阙体面得多了。因为值得道北骄傲的是,道北这片河南“飞地”,留下一部图文俱佳的《道北春秋》。

尤其那图,每一幅都是史鉴,都是明证,都是档案。而帝王宫阙里,唯有一篇《阿房宫赋》,仅仅用文字记录了这座历史之迷宫的大概形制和形态。

二马路 2007年11月

推坡。道北人把跨陇海铁路线的桥叫作东天桥。因坡度大,载重量大的架子车、三轮车需要有挂坡或推坡的人帮忙,拉上坡后会 挣点小钱。很多道北人小的时候都到此挂过坡,有些小学生只是为了好玩帮人推车,也有在学习雷锋时去帮着推坡。太华南路 2008 年

位于道北的西安第二十九中学下乡知青,参加知识青年下乡40周年纪念活动。西安兴庆公园 2018年11月

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2010年元月

这本厚书,近两百幅图片,显现的都是这“飞地”百姓过往的日子。王三宝拍照片,和他的性格一个样:朴实,诚实,厚实,不张扬。我在和编辑一起阅览那近千幅图片时, 那感觉就像十几年、数十年前的道北日子,又在眼前回放。还有那娓娓道来的四万多字回 忆录,细说了这“飞地”近百年的经历。

我和李少童老师看了,读了,都不由得赞叹三宝,是他,用真实的图像,用真诚的文字,重塑了道北,这片河南人“飞地”的春秋长卷。

西安道北,由此进入历史图典,永远传世。

——石宝埼20228

拆迁前调查信息公示。自立路 2014年10月

革新街 2007年11月

二马路 2008年6月

笃臣巷 2015年4月

关于王三宝:

王三宝,男,籍贯河北省沧州市沧县。1953年3月出生于西安市,摄影师。陕西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期关注铁路发展、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与自然心态。

专题与新闻作品有《道北人》《蒸汽火车司机》《陇海铁路线提速》等。作品《自然心态》组照发表于《人民摄影报》,《大车》获西安凤凰杯大 赛三等奖,《枕木的小屋》获优秀奖,《工地素描》获第五届火车头文艺群星奖(铁路摄影)大赛纪实作品二等奖。

王三宝《道北春秋》签名版

纪实影社画廊

纪实影社,向优秀的摄影师致敬

纪实影社画廊 第一期

纪实影社画廊 第二期

纪实影社画廊 第三期

纪实影社画廊 第四期

纪实影社画廊 第五期

纪实影社画廊 第六期

纪实影社画廊 第七期

纪实影社画廊 第八期

联系微信:wsk382238759 dcy9966

纪实影社第二个公众号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