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考古发现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遗存(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日期:2023-09-15 07:21:46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3    评论:0    

原标题:考古发现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遗存(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本报记者 张体义 温小娟 见习记者 张魏

9月13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传来新消息,郑州商城遗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数处商代早期沟渠遗存,这是郑州商城遗址供排水系统的一部分,改变了对郑州商城南部空间布局的固有认知。

郑州商城遗址位于郑州市城市中心区,发现并确认于1955年。内城近长方形,城垣周长6960米,城墙现存最高处约9米,四面城墙上共发现11处可能与城门相关的缺口。内城东北部是密集分布宫殿、宗庙、给排水设施、人头骨祭祀沟、贵族墓葬的宫殿区。外郭城为不规则圆形,从东南角一直延伸到西北部,外郭城外有宽40余米的护城壕。郑州商城的布局,体现了中国古城址布局中最常见的城郭之制,也反映了文献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建城思想。宫殿区遗址中发现的供水系统严密科学,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沟渠长约540米

规模远超前期发现

2021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先后对创新街小学北校区、塔湾古街、东城垣内侧环境整治等发掘项目区域进行了配合性考古发掘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收获。在上述区域发现多条商代沟渠,揭露长度约540米,均口大底小,其中一处在自然河道的基础上经人工加工而成,另外两处则完全由人工建成。最宽处达12米左右,最深处达4米左右。在塔湾沟渠中发现一段石墙,长13米、高1.7米,从只筑沟南壁和沟底推断,应是防止北部来水冲刷而有意修建的挡水墙。通过对这些沟渠层位关系、出土遗物及空间位置关系的考察,初步判断为具有互通关联关系的商代大型水系遗存。

在郑州商城遗址长达几十年的考古发掘中,多次发现沟渠等水利设施遗存。内城中发现的给排水设施主要包括石板水池、石砌水道和各类汲水井。在内城东北部发现的石板蓄水池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20米,为了防止渗漏,其底部用较为平整的石板进行了铺砌。在蓄水池南侧,考古工作者还发掘了一段石板砌筑的水道与之相通,二者共同构成了一组水利设施,是宫殿区排供水系统的一部分。这段石砌水道长约40米,有4座水井与这段水道相连。

人工与自然结合

商城先民善做“水文章”

历史记载,夏商之交,气候长期干旱。地理学者徐海亮在《郑州古代地理环境与文化探析》中曾对古代郑州的河流、湖泊进行过分析,认为郑州的河流大多从西南流向东北。郑州商城建设选址时对河流湖泊进行了充分考察和利用。

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的展览中,对郑州商城的供排水系统有详细的介绍:商代人利用郑州商城所处的自然地势和水源条件,修建了一条完善的水利系统,现代的金水河和熊儿河是经过历史上长期的人工改造形成的,在当时与郑州商城的水利建设密切相关。熊儿河位于郑州商城的南部,金水河位于郑州商城的北部。

青年学者刘亦方对古代郑州城垣形态及相关河道的变迁进行过系统研究。她认为,郑州商城外郭城垣及城壕形态为不规则弧形,原因应该是为了抵御洪水对城区的威胁,起到阻、导水的功能。现今熊儿河流经城址南部地区的河道则是在这一时期城南部的沟渠系统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早商时期人们对金水河的开发则充分利用了城址西侧的岗地优势,现今的“老坟岗”一带在当时乃至后来一直都是人们将河流引入城区的关键地点。在郑州商城郭城以及内城应存在相应的供水设施。目前在内城发现的沟渠、水池、输水涵洞等遗迹,就是当时给排水系统的一部分。

据介绍,考古工作者在外郭城垣上发现了引水入城的通道,并有相应的沟渠与之相连。引入城内的水流则与内城发现的沟渠设施构成一个完善的给排水系统,水经东城门流出。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杨文胜表示,考古发掘表明在商代早期,郑州商城的水网体系存在着复杂的功能、布局规划设计。

在新发现的部分沟渠两侧,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夯土建筑及铸铜、制骨等手工业作坊遗迹。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工作站站长杨树刚认为,大型水系兼具排水与城市区划的功能,这些发现改写了以往对于郑州商城整体布局尤其是南部格局的认知,对于深入探索商代早期都城的规划理念、功能分区等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