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稻(河南)种业有限公司揭牌 引进推广节水抗旱稻填补河南生物育种空白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栾姗
9月15日,“2023年全国节水抗旱稻品种展示示范与技术观摩会暨助力河南省新增百亿斤粮食产量研讨会”在信阳光山举行,豫资控股集团旗下宝稻(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光山县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宝稻(河南)种业有限公司,引进推广节水抗旱稻,填补河南生物育种空白。
信阳是水稻种植大市、全国闻名的水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达750多万亩,位居全省第一。节水抗旱稻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教授团队研发,专注于农业生物基因资源研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次在河南推广展示的沪旱1516等新品种,不仅具有传统杂交水稻优质高产的特点,同时具备旱稻节水抗旱的优良特性,在水田可以实现节水栽培,在旱地可以像种植小麦一样旱种旱管,种植模式极度轻简化,亩产可达650~700公斤,可以实现节水50%以上,面源污染排放和碳排放减少90%以上,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观摩会上,宝稻(河南)种业有限公司揭牌,河南大学、宝稻(河南)种业有限公司共建“农作物种质资源表型数据智能鉴定研发中心“签约并授牌,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宝稻(河南)种业有限公司三方就粮食增产项目签约,中粮贸易河南有限公司、宝稻(河南)种业有限公司、光山县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三方就优质稻谷收购签约。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罗利军作《碳中和背景下实现水稻可持续发展的蓝色革命—节水抗旱稻的解决方案》,河南省水稻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俊周作《河南水稻产业发展与现状》报告。
豫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秦建斌说,此次上海宝稻、光山县、豫资控股三方达成合作,将有效填补省内生物育种空白,既是豫资控股集团以产立身、以产助农的关键举措,也是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农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下一步,豫资控股集团将以河南宝稻为抓手,在技术创新、产业布局上精准对接,打造我省乡村振兴的“光山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