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农民在农村建房除了居住之外可以说并不具备投资价值,然而近两年农村建房的家庭不断增多,同时建好之后并不住,还要进城打工,为何不进城买房呢?
前些年我们谈论农村建房越来越难,不仅是农村收入低建不起房子,在审批规划上更难,很多申请在村里之后就没有下文,为了不被判定无证建房大家都不敢私自建设。
当然,之所以农村居民感觉建房难是有原因的,毕竟很多村子经过不断扩大之后确实没有多少宅基地可以审批了;其次,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地方想卖房给农民,实行土地财政,要知道从前几年开始小县城的房子都卖不动了,如果放任农村建房,那么城市就缺少了“接盘侠”,房子卖不出去政府就卖不动土地。
然而,近两年风向好像开始转变了,我们发现农村的房子又开始了大批量的建设,很多村子一年之内就有10多座自建房动工,其中多以拆旧建新为主。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些新房建设之后,大部分的村民仍不居住,要么进城打工,要么在县城带孩子上学。
那么为何农民现在宁愿房屋长期空置也要建?这也引起了很多专家的疑惑,为何农民不进城买房呢?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相互攀比
农村是人情社会,村邻相熟但是也有比较,捧高踩低在农村其实也是比较盛行,一般村民聊天不是东家长就是西家短,谁好谁坏都是热议的话题,对于富裕的人家自然是羡慕高看一眼,而对于贫困的家庭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也看不起这都是人之常情。
而在农村比较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主要有几大方面来进行,吃穿住用行,由于大部分村民常年在外,要看外在只能是住房的好坏。对于村干部是谁村民可能会不知道,但是村上谁家的房子最豪华可是了解的真真的。
每天听着谁谁谁花了几十上百万建的大房子,而自己家却还居住的砖瓦土墙,不要说别人咋看,就是自己也感觉低人一等。当邻里百舍的房子都是二层半的乡村小别墅的时候,自己家哪怕借钱也要盖一处好房子,即便自己不在村子里住,即便城里买了房子,但是父母在村里也有面子。因而即便是借贷也不能比人低一头,而相互攀比加上实际需求,就出现了大量新自建房。
第二、商品房价依然高
而关于买城里的房子问题,该买的基本上都买了,不买的就是不需要的要么就是买不起的,对于大部分在村子还建房的农民来说虽然现在房子降价,但是依然过高,不是我们农民能够买得起的。
要知道现在农村建房,三十万已经能建设不错了,两三百平的室内面积,还有大院子,但是城市呢?哪怕是小县城都要花费数百万也不过上面是别人的地板、下面是别人的天花板,哪些是属于自己的?
当然,对于农民来说如果钱多的花不完,谁不知道买城里的房子,毕竟市民的福利待遇远远高于农民的,但就是买不起,几十年的时间去还贷款,贷款还完人生也基本结束了。
第三、为了以后着想
目前农村有3亿的农民工进城务工,这部分人的主要年龄从16岁到60岁,很多农民工已经打工了几十年,每年回村的次数很少,有的甚至几年都不回去一次,因而农村的房屋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
有些房屋建设时间较长,有的房屋是祖上传下来的,很多都已经老旧不堪,可以说不太适宜人们居住。然而对于很多农民工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来能不能再城市安家落户都是一个问题,为了以后能有退路或者老了以后居住,因而对于这些老旧的房屋进行拆除重建。叶落归根,这是很多农村人最为朴素的想法,认为自己是属于农村的,老了自然要回来,而现在建好安身之所,怎么也比城里要好得多。
总的来说越来越多的农民在村里建房都是为了保障,城里房价太高,生活成本太高,农民在城里谋生的技能太少,尤其是大龄农民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没有社保和各种福利,因而宁愿农村的房屋长期空置,还是要建好。
那么,你是愿意在村里建房还是进城买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