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谭琪欣)9月13日,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军教授等人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最新研究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BMI(身体质量指数)整体上升,1985年至2005年间,城市儿童的BMI远超农村,但在2005年后,农村儿童BMI增长速度加快。研究预测,在不加以干预的情况下,2025年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可能会“完全赶上甚至超过”城市地区。
膳食模式转变、缺乏体育锻炼等都是造成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可能原因。“现代膳食模式(大量小麦、加工肉类和快餐)与儿童肥胖风险较高有关,长期从食品和饮料中过量摄入糖、脂肪和热量,均会导致儿童超重和肥胖;而在快速城市化下,农村儿童饮食结构、体育锻炼和屏幕观看使用情况逐渐与城市儿童趋同,但却对儿童超重问题认识不够,这可能是农村儿童肥胖风险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 9月16日,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马军教授接受采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介绍。
马军教授提到,超重取代营养不良成为中国青少年的主要营养问题,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器官功能、身体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还会增加儿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的风险及成人期肥胖和慢性病的风险。“因此,亟待建立以儿童青少年为基础,医疗卫生机构主导,学校和家庭以及全社会参与的多维度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体系,并将农村作为下一个阶段的儿童肥胖防控阵地,以遏制我国儿童肥胖的高速增长势头。
对此,马军教授进一步建议,一是强化家庭责任,提高父母及看护人营养健康素养,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做好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其次强化学校责任,做好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和活动促进,优化学生餐膳食结构,保证儿童青少年在校身体活动时间;第三是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责任,加强孕期体重管理、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和肥胖儿童干预;最后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全社会的肥胖防控知识技能普及,强化食物营销管理,完善儿童青少年体育设施等。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