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爱国的事迹800字左右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卓越领导人。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邓小平的爱国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邓小平的爱国事迹1
我怀着对邓爷爷无比崇敬的心情,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文献记录片《邓小平》。
《邓小平》是一部思想教育很强的纪录片。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邓爷爷坎坷曲折的革命生涯,展现了他光辉伟大的一生。是一部适合领导干部、党员群众、青年学生看的好教材。纪录片中的许多镜头,都给我一个新鲜而深刻的印象,都是我们平常在课堂上听不到、书本上看不到的内容。每当我看完一集,都会情不自禁地激起对这位世纪伟人的敬仰之情:
邓爷爷,您真伟大啊!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您不畏艰险,英勇奋斗,转战南北,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邓爷爷,您真坚强啊!在十年文化_大革命中,您坚持真理,与_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还力挽狂澜,坚决果断地用“解放思想,实事就是”的基本路线,把文化_大革命造成的瘫痪的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重新挽回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
邓爷爷,您真英明啊!您高瞻远瞩,心胸开阔,提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构思。今天将成为现实。今年七月一日,是我国恢复对香港的行使主权的日子。百年国耻,一朝得雪。您的遗愿一定能实现,祖国一定会统一。
邓爷爷,您真是人民的贴心人啊!您心中装的是人民、党和国家。您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探明了方向,把握了契机。
特别是当我看到邓小平爷爷不顾年迈,两次南巡的镜头时,我和爸爸、妈妈都有说不尽的感激:是邓爷爷为中国农村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我家带来了蓬勃发展的生机,我家办的厂兴旺发达。从一个车间到数千平米的大厂房,从两张有梭织机到配套成龙的无梭剑杆机,从几十名职工到一千多名职工,工厂发展了,我家富了,周围的群众富了,我们整个村富了。爸爸常对我说,把我们救出苦海的是毛主席,指引我们走上幸福路邓小平。
今天,邓小平爷爷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设计的振兴中华的宏伟蓝图,必将在神州大地上大放异彩!
邓小平的爱国事迹2
《邓小平传记》,触动心灵,无语言表。邓公与毛泽东一样是伟大而又传奇的中国政治家。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在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__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
邓小平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父亲在家里严格而又谦和,邓小平就继承了父亲的性格——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也较灵活,逻辑思维也比较严谨。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
邓小平曾到法兰西求学,在那里条件很艰苦,他漂泊了许多地方——从马赛到巴耶。在这段时间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能找到什么工作他就干什么工作。后来遇到了周恩来,在他的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拘谨。不耐心的性格消逝不见了,到了1920__年,他和伙伴们去了莫斯科,获得了机会,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
1920__年2月,邓小平接受中央分配,到西安的中山军事学校工作。在白色恐怖时期,邓小平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得到了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也形成了他严谨认真、守纪的工作作风。他在战争中支持毛泽东的战略主张,从此与他形成了一条牢固的政治纽带。
邓小平被任命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战役。
邓小平曾三起三落,精神上从没有被打倒过。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以郑重的态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纠正自己的失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式做出科学判断,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邓小平的爱国事迹3
我从小就喜欢听历史故事,特别是祖辈们讲的近代历史故事,于是我很早就知道了中国现代史上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大的人物,他们对国家、社会、乃至于我们家庭的兴衰成败起关键的作用。
今年暑假,我和爷爷去祖伯父家,我们一起从中央六套中看了《邓小平》这部电影,他们边看边讨论,边我讲解(祖伯父以前曾在团里工作,后来转业,对邓小平爷爷的事好象知道得很多),使我知道了什么文化_大革命、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划分特区、香港回归、南巡讲话等引起新中国变化的事件与邓小平爷爷联系密切,是他带领人民励精图,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从百废待兴的局面到奇迹班的辉煌建设,凸现了他卓越历史功勋和不朽伟绩。
看完影片,听完讲解后,我心潮澎湃。从这部片中,我不仅看到了邓小平这位世纪伟人的智慧,更看到了和自己紧紧相连的祖国的改变,每一个历史瞬间都是那么激动人心。忆古思今,我才发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不禁想到,若没有邓小平,也许今天的中国还在贫穷中和黑暗中挣扎,我们现在也许只能像祖辈们以前那样,穿着破衣服,啃着米糖过日……
影片的最后,出现了一行字幕:“1997年2月19日,小平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使我把思绪一下子拉回了读幼儿中班时碰到的哪一桩桩怪事:爷爷和老人们说到邓小平去逝时眼圈湿闰,校长集合时向同学们公布邓小平逝世时声音哽塞,音调低沉,连电视台的伟人--江泽民爷爷的“说话”也泣不成声……使我不禁问爷爷:“邓小平死了,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伤心,连电视机的人也哭呢?”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中国人民对邓小平同志最深厚的感情,就算他肉身已逝,但他将会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骨灰撒江,但他的精神永远同祖国山河化为一体,微笑看着中国的每一步腾飞?。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土地和人民。”邓小平这内心深处的心声,足够表达他对祖国人民的感情和不舍,也拔动了我们每个人的爱国心弦,我们相信,在邓爷爷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必将奏出一曲更动听的爱国之歌,必将走向一个更辉煌的未来!
邓小平的爱国事迹4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大量的纪录片和社会宣传片,让我对邓小平——这位神奇的老人钦佩不已,并对他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听爸爸说“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首在中国被四处传唱的歌曲中赞颂的就是邓小平爷爷。从电视上我知道了他是一位个子不高,神态安祥,说话有很浓重的四川口音,总是在不停地抽烟的充满智慧的老人。
爷爷告诉我是邓小平爷爷提出的改革开放的主张,使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繁荣富强。邓小平爷爷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母亲的环抱。邓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他真是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我心中对他充满了无限的敬意。顿时,邓爷爷的形象在我心中变得无比高大,清晰。
于是,我阅读了一本关于邓爷爷的书籍,它的名字就叫《少年邓小平》。它让我了解了邓爷爷在少年时期时的远大抱负。
邓爷爷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年代,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头脑灵活,对待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干什么事情都认真仔细,丝毫不马虎。他小的时候就立志:长大了一定要干出一番大的事业。他看见当时的旧中国是那么贫穷和软弱,更坚定了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的想法,决心用自己的努力把中国变成一个光明而富强的国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冲破重重艰险,献身于革命,用他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
在邓小平爷爷15岁的时候,“五.四运动”爆发了,邓小平作为一名热爱祖国的青年,和其他爱国人士一样在街上游行,喊着那些充满激情的口号。每当口号声响起,邓小平爷爷就觉得他和自己的国家、广大的民众是那么紧密、那么心心相连。正因为如此,我仿佛看到了这支群情激昂、庞大的队伍,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心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邓小平爷爷从少年时期就执著的践行着这一句话。 写到这里,我得感谢这本书,感谢邓小平爷爷,因为是他告诉我,怎样做一个爱国的人,怎样做一个爱民的人。
邓小平的爱国事迹5
1909年小平5岁时,父亲将他送进了离家约一公里的翰林院子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翰林院子是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旧宅,一座很大很气派的四合院,因邓时敏是前清翰林,所以人们尊称为翰林院子。邓时敏有子无孙,香火延续中断,族中公议将翰林院子辟为义塾,用以招收邓族子弟教经读史,期望着为邓家培养出几个出类拨萃的人物以光宗耀祖。
私塾老师是一位秀才老先生。邓小平入私塾时,名字为邓先圣。老先生一听这名字就拉长了脸,认为大不恭:孔老夫子尚且为“圣人”,小小孩童,怎么能“先圣”呢?于是给邓小平改名为“邓希贤”,希望他成为一个贤德之人。
那时的私塾,进行的是老式教育,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四书》、《五经》一类;修习的功课主要有三项,即读书、习字和作文。
邓小平在翰林院子读了一年多私塾。宣统二年(1910年)协兴场开办了一所新式小学堂——北山小学堂。学堂设在协兴老街一个叫刘吉生的大地主庄园的侧院里。邓绍昌又将小平送到北山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整个学校100多人,分甲、乙、丙、丁4个班,邓小平分在丁班。这时开设的新课有国文、算术、修身、体操等。国文老师邓俊德是一个不满封建礼教、思想激进、曾参与过一些维新变革活动的新派人物,他经常抛开书本进行一些“野路子”的教育,像黄巢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拳运动等史事,这种启蒙教育对幼年邓小平思想影响非常大。在北山小学堂期间,邓小平还有过一次“偷钱”的经历。一天放学的路上,发现一位同学正哭得伤心,他询问原委,原来同学的妹妹重病在家,家里贫穷,无钱医治。怎么办?小平心里盘算着回到了家。第二天一早他迫不及待地塞给那位同学5个银元,嘱咐他快拿去给其妹妹治病。
这一笔钱在当时可以买500斤稻谷,是邓小平从父亲那里偷来的。其实这时邓小平家也不是特别宽裕,家里全靠母亲织布养蚕撑着。不久,邓绍昌便发现丢了钱,气愤地把全家召集起来查问,当得知是小平所为时,邓绍昌操起一根竹片怒打。后来母亲知晓儿子拿钱的原因后,心疼地把儿子搂在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