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哲
9月20日,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发布通知,称该校不再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校内英语水平专试和校外其他各类英语专试是否参加及其考试成绩,作为本科生毕业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热议。
随即,有些人产生了一个疑问:英语是不是越来越不重要了?
对这个问题,可以直截了当地给出答案:这是一种错觉。
将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学士学位脱钩,西安交大并不是第一个。
早在2006年,南开大学就宣布将本科学生公共英语的学习,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脱钩。
到了2013年,武汉已有18所高校将英语四级考试与学位授予脱钩。
而教育部更是一再重申,从未要求四级与学位挂钩。
所谓挂钩,多是学校自行规定的。
正如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工作人员所说的那样,其他学校也有,这并不是一个奇怪的决定。
这次之所以又引发热议,或许是受到了这些年舆论场上,对于学习英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讨论的影响。此前,有人呼吁,让英语退出主科地位,甚至要求将英语踢出高考。
还是那句话,西安交大此举,并不是什么“放弃英语”“弱化英语”的信号。若持此错误的理解,对英语教育或学习“消极怠工”,很可能吃大亏。
越来越多的学校不再挂钩四六级,其实是在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自己,学不学英语,学到什么程度,靠大学生自觉。
要知道,有一些专业确实和英语关系不大,即使将来考研、就业,也可能根本用不到英语。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不想学英语,完全可以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深入自己的专业。
不将四六级考试与学位挂钩,不代表英语学习和教育不重要。如果学生有继续深造的打算,或者有出国学习和工作的人生规划,那么学习英语大概率还是有很强的必要性。
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英语依然是当下全世界最普及、最通用的语言。
英语也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其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先进文明世界,对于理科生来说,英文世界有最丰富的文献和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
对于文科生来说,它也是最丰富的文史哲、电影、娱乐、艺术等领域的宝库。
这并不是说英语本身多么先进多么伟大,而是人类文明的很多成果,是用英文来表现的。
资料图。图文无关。
当然,现在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智能翻译软件,尤其是人工智能,如果只是想着生活化的实用主义,依赖这些软件也未必不可。
但是如果志在深造或深入探究一个多样化的世界,进而丰富和提升自己,依然需要熟练掌握这一通用工具,它依然是走向广阔世界的敲门砖。
而且,大学也是学习英语最佳时期的最后阶段,这里不仅有良好的师资和其他教学资源,也基本不用自己额外花钱。
如果到了社会才发现自己的英文水平不够用,再回过头来去学习,不仅有“记忆断层”的bug在,往往还会事倍功半,花费不菲。
也正是有感于英语越来越重要,现在很多家长从小就给孩子报英语辅导班。
即便是从满足应试来看,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依然需要对英语教育保持足够的重视。
如果学校无法满足学生们学习英语的需求,家长一定会在校外培训市场去找补,那教育的压力就会转移给家庭,陷入更激烈的“外部循环”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