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原平之声
9月20日下午上完最后一节课,原平市云水中学的操场上便传来“一二三四”的口令声,这是学校的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又开始跑步了。跑完步后便会在操场西侧的摔跤馆中训练一个小时,这在云水中学已经成为每天的必修课。
2020年,云水中学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教融合”的理念,开始把当地民间最喜爱的摔跤非遗项目列为学校的主要体育课程,被当地老百姓风趣地称为“摔跤学校”。
校长陈树峰是本地人,他始终相信,通过办好“摔跤学校”,可以培养孩子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农村娃照样能“摔”出希望人生。
然而一开始他的这个想法并不被大多数老师所理解,“学校搞摔跤,教练哪里来?场地怎么办?”
陈树峰却不这么认为,他感觉原平是“摔跤之乡”,原平的跤手那么多,还愁请不来个教练。
果然,从忻州体校毕业的王心宝便应邀前来担任学校的教练,解决了无教练的难题。
王心宝也不负众望,他根据自己的经验,编排了摔跤操,每当进入摔跤馆,同学们便会随着口令一起做“抱腿摔、夹颈背、抱单臂”等摔跤项目的基本动作,
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支持下,筹资120万元,新建了600平米的省级标准摔跤训练馆,并且配备了洗澡间、更衣室,捐来了训练服。
云水中学的做法得到了山西省体育局的肯定。不久后,山西省体育局重竞运动中心为学校授于“山西省摔跤柔道后备人才训练基地”。这一下,云水中学是“对着窗户吹喇叭—一名声在外”了。
教练有了,场地有了,有志于学习摔跤的孩子们便慕名而来,除本地的孩子外,甚至山东的、四川的孩子们也远道而来学习摔跤。
郭振宇是来自本镇楼板寨村的孩子,在学校学习摔跤一年之后,不但体质得到增强,而且学习也有了明显的进步。用他的话说,就是摔跤培养了自己永争第一的信念,永不服输的毅力。果然在不久前举行的“忻州之星摔跤比赛”中,年仅12岁的郭振宇夺得冠军。
王心宝教练还经常带着孩子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原平市范亭广场举办的“晋蒙摔跤对抗赛”、七月廿二古会“挠羊赛”等比赛中,都留下了孩子们的身影……
四年来,云水中学还利用摔跤馆的优势,承办了多次全市的摔跤体育活动,组织了一些大型摔跤比赛……均受到体育界的好评。
随着学校摔跤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些原平籍的著名跤手梅喜怀、张国伟、王四楞、何金刚等也纷纷到云水中学担任业余教练,为家乡的摔跤事业培养后备人才。如今这些家乡业余教练的肖像就挂在摔跤馆的墙上。激励着孩子们去拼搏。
四年来,学校送走了三批毕业生。最早毕业的学生有的参军进入军营,有的考入体育院校继续深造,也有的进入体育界继续自己的运动员生涯……走入自己的希望人生。
来自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高河镇的李蜀成,考入绵阳师范学院后,仍然不忘在云水中学的师生情怀,经常通过手机微信汇报自己考入大学后的学习与生活。询问母校眼下的情况。他说,我到云水中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每次摔倒后都能爬起来”。
四年来,原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先后来到云水中学调研视察,对于云水中学非遗传承进校园的做法表示了充分的肯定。相信云水中学的摔跤体育会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