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讯(文\图:王温轩)“今天的水饺皮薄馅子多,好吃有味!”“能在这里跟老哥几个看着节目吃着饭,心里高兴啊!”“记不清多长时间没跟大家伙像这样坐在一块吃过饭了,在一块聊聊从前的事,别提多好了,感谢党员干部们的关心!”2023年9月26日,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沙集乡郑海村文化广场,歌声荡漾、人潮涌动。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齐聚在这里,一边看着文艺演出,一边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着。
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气。虞城县沙集乡郑海村以孝治家大食堂正式开始运行,该村80岁以上老人在以孝治家大食堂吃上暖心饭,使孝善文化深入人心,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标。
以孝治家大食堂是沙集乡公益性服务项目。该项目通过“党委政府搭台、行政村开店、爱心人士捐献、志愿者服务、老年人聚餐”的运营方针。村内符合年龄条件的老人均可免费就餐。由村两委负责运营,不定期招募志愿者开展采买、做饭等服务,让老人吃上暖心饭、放心饭、开心饭。
当前,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成为了沙集乡党委、政府的心头大事。通过开办孝善大食堂,让一顿简单的饭菜,串联起多年未见的兄弟姊妹感情,让一次贴心的服务,温暖每一名在外拼搏的游子,让一次爱心的捐献,搭建起“我为家乡做贡献”的平台。
“咱村以孝治家大食堂,都是大家伙儿对老人一片心意!”在活动现场,沙集乡副乡长、郑海村党支部书记王松龄一边忙乎着,一边高兴地说道。
村里发起捐资开展以孝治家大食堂,让村干部没想到的是,迅速得到了全村人的支持,村里头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积极踊跃捐助爱心。一笔笔捐赠,传递着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一份份爱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体味到人间温暖,一张张笑脸,是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走进以孝治家大食堂让人眼前一亮,场地宽敞明亮,环境干净卫生。餐桌座椅、消毒柜及碗筷餐具等各类设施俱全,菜品种类丰富,适合老年人的口味。各个加工区,厨师正井井有条地进行着每一道工序。蒸箱和两口大锅里热气升腾,香味扑鼻而来。
以孝治家大食堂厨师吴起介绍,食堂的口味是依照附近居民的喜好和老年人的饮食健康习惯设定的,每天都不重样。在菜品设计上,按照营养学标准进行配餐,要求是低盐少油,易于消化。
一碗长者饭,温暖老人心。为了确保饭菜既能满足老年人的营养需求,还能照顾到老年人的口味,工作人员准备了用餐需求调查表,记录下老人们对餐食服务的每一条意见和建议。
“咱不会说啥大道理,但是每个人都有老的那天,我现在付出得多,将来的回报就更多,村里年轻人都看着哩,给他们做个榜样!”志愿者贺显华笑着说。
以孝治家大食堂不仅让农村残疾老人、留守老人和困难老人就近吃上了健康营养、方便快捷的早餐,还推动老人们走出家门,拓展交际圈,促进邻里和睦相处,让老人们收获“桑榆晚霞映天红”的幸福。
据了解,该村第一期以孝治家大食堂分别由村干部带头出资、乡贤邻里带头捐赠,由此吸引更多的乡贤志士、邻里乡亲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共同为敬老孝老添柴加薪。
一顿可口的饭菜,一个暖心的服务,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成就了一个个敬老孝亲之家。让敬老孝老之风劲吹在这片热土,一路生长,一路花开,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到“夕阳”下的美好幸福生活。
“我乡以以孝治家大食堂为载体,撬动乡村治理,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虞城县沙集乡党委书记王存伟说。
来源:论坛纵横(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