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北晨 实习生 麻文静
9月27日,在多式联运枢纽经济发展论坛上,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院长刘昕以“提升货运枢纽辐射能级推进多式联运提质增效服务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了主题分享。
“河南、江苏等将多式联运、枢纽经济作为交通强国试点方案重要内容和主攻方向。”“河南、山东等围绕着‘一单制’做了很多探索。”“河南、湖北等开展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研究出台支持综合货运枢纽发展政策,形成了国家、地方、企业、社会多方推动良好局面。”……谈及各地在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上做出的努力时,刘昕多次提到河南,让现场准备签约的企业代表为之振奋。
刘昕指出,虽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阶段我国海铁联运比例仅2%左右,货运枢纽、运输服务线网、枢纽经济“点线面”一体协同局面还没有形成。我国多式联运还存在规模总量不高、协同融合发展不足、基础设施衔接不畅的问题。
刘昕建议,下一步,要在纵深推进“一单制”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强化关键信息数据交换等互认机制;在抓好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上开创新局面,不仅在硬联通上做到任务准、工作细、项目实,更要在软联通、运营机制上提出实化细化方案;在推动枢纽经济融合联动上谋求新发展,以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和区域综合开发为切入点,以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培育集聚为核心任务,以高标准建设现代枢纽功能城镇区为着力点,实现综合货运枢纽、枢纽偏好型产业、枢纽城市“站产城”融合互促、一体发展。